探路者的代價:淨利潤預計降幅超過65%,存貨跌價準備惹禍!

2018年7月12日晚間,探路者(300005.SZ)發佈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在0.24億元~0.27億元之間,相較於上年同期的0.79億元,降幅在65%~70%之間,引發投資者熱議。

探路者的代價:淨利潤預計降幅超過65%,存貨跌價準備惹禍!

公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探路者戶外用品主業實現營業收入4.97億元,基本達成年初既定的經營計劃目標,同時報告期內探路者加強了產品零售價格體系管控,有效促進了零售終端正價率和綜合毛利率的提升。

對於預計2018年上半年淨利較上年大幅下跌,探路者將原因歸結為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探路者董事會於2017年11月底完成換屆,新一屆管理層基於可持續發展規劃,調整了原先過於激進的銷售規劃,對過季貨品清理力度較上年同期也有所放緩;

這導致報告期淨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加約6533萬元(報告期公司預計淨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約為3800萬元,而上年同期存貨跌價準備為淨衝回2733萬元),從而使得淨利潤同比下降幅度較大。

“此外,公司下屬旅行業務子公司易遊天下的經營情況持續惡化,報告期繼續虧損,也給公司合併口徑的淨利潤造成了負面影響。”探路者方面在公告中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探路者成立於1999年,主營業務為專業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戶外用品。

探路者的代價:淨利潤預計降幅超過65%,存貨跌價準備惹禍!

2007年,探路者品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併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特許生產商”,創造了中國戶外用品行業的兩項唯一。

2009年,探路者以19.8元的發行價上市,相對應的發行市盈率為53.1倍,成為中國戶外用品第一股。

回看探路者往年業績,2009~2014年,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94億元、4.34億元、7.54億元、11.06億元、14.45億元、17.15億元;淨利潤分別約為0.44億元、0.54億元、1.07億元、1.69億元、2.49億元、2.94億元。

隨著業績的持續增長,門店數也不斷擴張,由2009年上市時的300多家,增長至2014年門店數最多時的1677家。

而自2015年伊始,國內戶外用品行業發展階段性趨緩,行業增速持續減緩,在此大背景下,2015~2016年探路者營收分別約為38.08億元、28.78億元;淨利分別約為2.63億元、1.66億元,營收與淨利均呈現出下滑趨勢。

2018年4月25日,探路者公開了2017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0.34億元,同比增長5.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0.85億元,相較於2016年1.66億元,降幅高達151.24%,這也是探路者上市九年以來首次虧損。

探路者的代價:淨利潤預計降幅超過65%,存貨跌價準備惹禍!

對此,探路者方面表示,營收增長主要是旅行服務板塊中的國際機票業務量增加,使得旅行服務收入增長明顯;

淨利下滑主要是探路者戶外板塊主業受報告期內管理層更迭等因素影響,整體經營業績未達年初目標。

同時,探路者新一屆董事會和管理層明確探路者經營將進一步聚焦戶外,基於謹慎原則,對短期不能達成預期盈利目標的非戶外業務投資以過去經營結果為依據修正預期實施減值測試,根據最終的測試情況計提的商譽、投資和資產減值合計金額對淨利潤的影響為1.92億元。

據悉,旅行服務與體育業務是探路者在主營業務戶外用品的基礎上,新融合的業務。

2013年,探路者投資新加坡在線旅遊平臺Asiatravel、中國老牌戶外活動網站綠野和極地旅行機構“極之美”;

2014年,探路者出資2.3億元收購旅行社渠道運營商—易遊天下74.56%的股權;

2015年1月,探路者和江西和同投資共同設立體育產業併購基金,入駐體育產業。

新融合的旅行服務和體育板塊是探路者在主業增速持續趨緩的背景下,所尋求的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實非所願,新融合業務反而成為牽扯探路者淨利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2017年,探路者旅行服務板塊業務營收約為16.1億元,佔總營收比重53.12%,同比增長37.41%,主要系國際機票業務量增加所致;

但由於國際機票業務毛利較低,旅行服務板塊業務實現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2758.38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虧648.2萬元。

對此業內人士向《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王詣予表示,探路者在旅行服務與體育行業仍屬於“新手”,走多元化道路是為實現資本層面的短期獲利,但投資旅行服務與體育行業分散了探路者的優質資源,耗費大量財力物力。

這樣一來,探路者沒有堅持主業的深耕佈局,三大業務板塊反而使其淨利持續下滑,甚至出現虧損情況。

前美邦服飾(002269.SZ)副總裁程偉雄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戶外空間很大,只是探路者的轉型太泛、太多元化,主業沒做精,還沒做深,就貿然多元化;

探路者對自身的戶外品牌優勢需要固化,真正體現品牌定位、產品定位、門店定位、用戶體驗定位等高度匹配,而不是隻講故事。

鑑於近年整體業績不佳,探路者管理層調整了戰略發戰績節奏,將業務重心重新定位於戶外用品主業,同時持續整合相關旅行業務和體育投資項目,提升戶外生態協同效應,並且對整合後與戶外用品主業不相關的業務逐漸剝離和退出。

探路者的代價:淨利潤預計降幅超過65%,存貨跌價準備惹禍!

但探路者回歸主業之後,又出現了兩次高管變更,不同管理層的不同經營戰略部署也對探路者業績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2017年6月,探路者發生第一次高管變更,盛發強辭去公司總裁職務,但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同時前樂視體育CMO強煒上任探路者總裁。

擁有多年體育營銷經驗的的強煒在去年8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針對探路者的銷售狀況,提出兩個改革方向,一個是新零售體系,另一個是在運動環境場景開特色店。

“探路者將在百貨商場和網絡銷售的基礎上,到運動環境的場景開設戶外用品店,例如在雪場、公園、名川大山等地。探路者的裝備重視使用場景,而使用場景又是消費人口最聚合的地方;以後探路者將形成多功能、多元化、多品牌的戰略框架,通過“新定位”、“新機制”、“新運營”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滿足市場的需求。”強煒稱。

於是,探路者在威海開業戶外樂園,並同時配套開業了戶外用品店,集旅遊、體驗、消暑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將票、產品、服務組合式售賣。

同時,強煒還針對探路者重點區域經營的旗艦店單店定下目標——營收不少於1000萬元,2016年探路者在國內的1700多家實體店中,單店平均年營收才略高於100萬元。

兩個月之後,探路者在2017年10月發佈了第三季度報告,2017年7-9月營收約為6.77億元,淨利潤僅為221萬元,同比減少62.79%。

資料顯示,王靜不僅是探路者的聯合創始人,也是探路者品牌的具象代表和最佳代言人。

王靜曾先後9次成功登頂7座8000米以上雪山,其中包括3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2014年連續143天完成地球九極 7+2(指七大洲的最高峰+徒步南北兩個極點)探險項目,也成為世界上完成此探險項目最快的人,並撰寫《靜靜的山》 和《靜靜致極》兩本書籍,及拍攝並擔任《雲端有路》的出品人,成為登山探險界的知名人士。

因此,與強煒重視的營銷渠道不同,王靜在戰略部署上更注重產品本身與戶外體驗。

據悉,上任前一個多月,王靜走訪多家生產工廠,提出工廠加強控制成本能力,供應鏈要降到成本的1/3,更加註重產品研發、材料選擇、消費者傾向等因素。

對此,王靜表示,目前是探路者比較特殊的階段,面對消費市場大環境的變化,探路者的戰略就是推出更加時尚、並符合日常生活場景的產品,結合市場營銷,以此把握住潮流趨勢的變化。

同時,王靜認為,我國戶外消費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並存在龐大的戶外消費群體。

“消費升級不代表就是要轉型。當下有1000線下店探路者,09年就已經開始鋪設線上版塊,雖然並不具備很強的消費轉化,但在細分的戶外領域,能夠做到第一。同時,戶外用品的消費升級,不只是消費渠道的升級,更不是買流量,而是在場景下消費。比如戶外玩家本身是自帶流量的,線下有參與、有分享的戶外體驗就是最好的流量。”王靜稱。

探路者的代價:淨利潤預計降幅超過65%,存貨跌價準備惹禍!

並且,在王靜眼中,探路者不僅是一家服裝公司,由於戶外自帶炫酷、科技、體驗標籤,所以探路者正在花很大力度在戶外生活方式上,推出的體驗產品甚至包含南北極的穿越,同時把旅遊囊括在產品系列中。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戶外用品零售總額達到244.6億元,增速為3.22%,出貨總額137.9億元,增速為2.61%,自2011年創下59.2%、50.9%的增速高峰後,連續6年下降,再次創下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

在2017年年報中,探路者提出2018年業績目標,力爭實現營收14.6億元,淨利潤1億元。而從目前探路者發佈的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來看,預期目標的實現具有一定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