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沙蔥(散文)

作者 李孝賢(甘肅 古浪)

採沙蔥(散文)

沙蔥花

我的家鄉坐落在祁連山腳下,提起祁連山人們自然會想到甘肅、青海、冰川、高原、寒風、白雪,帶“花兒”名字的花著實很多,基本是“中看不中用”,更談不上“秀色可餐”。唯一印象最深的便是一種叫“雪蓮花”的花,其藥物價值極高,卻又是聞其名不見其影,雪蓮花至今我也沒見過,所以我想它才顯得那麼的珍貴和罕見,正因祁連山的存在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與家鄉毗連的著名沙漠——騰格裡沙漠,那裡有一種花叫“沙蔥花”,花莖均可食用。這裡四季分明,特別是夏季它就像一個天造的火爐,將整個熱量掬欖懷中,讓人不敢涉足,即或是行走於此,那些“沙虎子(蜥蜴類)”卷著尾巴,“嗖嗖嗖”快速地光顧你的腳踝間,讓你驚魂不已,而最美的便是秋季,當你進入浩瀚的沙漠中,放眼遠望,那一簇簇的駱駝草、水蓬草、毛格格等等還有叫不上名兒的花爭芳鬥豔,那些不能開花小草只有耷拉著頭捲縮在那裡,一群一群的綿羊和家養的駱駝爭先恐後地享受著這些天賜的美味佳餚,時有野駱駝、野兔、野狐狸在你眼前出現確不驚不怵,它們似乎知道人類已不再是過去了,看見它們只有清脆的槍聲迎接將其消滅,直至變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


採沙蔥(散文)

沙蔥花

所有的花中最美的就是沙蔥花,它不是遍沙而生,不知是認為自己珍貴還是聰敏,它喜歡藏在陰暗低窪的潮溼處,逢一場雨它就會蔓延四周,白裡又夾著淡紅淡紫的沙蔥花,如扁豆大小綴滿莖頭,甚是好看!沙漠永在沙蔥卻不常有,此時正是去沙漠採沙蔥的好時節,村裡那些年輕人便吆喝在一起,拿上腰食,在塑料壺中裝滿水,穿一雙解放鞋或布鞋,開上自家的農用三輪車,向沙漠進發!

經過三四個小時的顛簸,他(她)們到了沙漠邊緣將車停放後,便拿上塑料袋,背上水壺四散尋蔥,走得近的也許幾公里,遠的有十幾公里,採摘慣了和熟悉環境的人自然尋得快、找得準,沙蔥一旦發現一處便是一大片,機遇好的人便能採摘幾袋子,就這樣直至下午,每個車都裝滿了一袋袋的沙蔥,由於人們喜食這種難能可得的沙蔥,村民們將採摘的沙蔥保留一小部分自食外,其餘的翌日便開著車到城裡去買了......

“賣沙蔥了,每斤10元......”

沙蔥剛開始上市那個價格肯定的貴。

“給我來兩斤......”

“給我來五斤......”

搶買沙蔥的人絡繹不絕,若遇到買的多的人,他(她)們總要提醒:“買的多了必須醃製,如果吃個新鮮,就少買點吧。”

即便如此,一車沙蔥三四個小時便被人們一搶而空,看著村民們數著賺來的鈔票,黝黑的臉上露出美滋滋的表情,就像是那些盛開的沙蔥花一樣,讓人羨慕。

採沙蔥(散文)

沙蔥

沙蔥是百合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密集叢生,圓柱狀,喜生於海拔800-2800米的荒漠,葉及花可食用,能開胃、消食、殺蟲,主治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禿瘡、青腿病等,不但各種牲畜均喜食,近幾年人們或許追求養身,或許追求時髦,亦將其列為素菜類中的佳餚,每逢招待知己以及外地的朋友貴賓,若能上一盤沙蔥特色菜那是主人的一種榮耀,要是吃到沙蔥便是賓客的一種榮幸。所以如今沙漠中的沙蔥多半已被人們採摘加工食用。沙蔥有涼拌和醃製兩種做法,涼拌即新鮮沙蔥,醃製的沙蔥一般放在瓷壇中,加入調料、清油、醬油等佐料,以備長期食用。

沙蔥生長在沙漠,隱沒在芳草叢中,它是生命中閃耀的精靈,勾人魂魄的淑女,它的盛開並沒有所謂的花枝招展,迷人的芳香,甚至有點辛辣,這恰恰是它火辣辣激情的張揚,假若你親臨境地,我相信你必然會在靈魂深處領悟到它默默地呼喊:我的盛開就是為了你,為了秋天;我的盛開藏在羞澀裡,那只是為你一個突然地驚喜;我的身軀只願交給那些願意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