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滹沱河

日前,按照我省关于推进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省水利厅组织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如何引入、奖补办法制定、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七河”生态修复治理现场调研工作,七个调研组分别深入汾河、桑干河、沁河、漳河、涑水河、滹沱河、大清河生态修复治理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七河”生态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先行,以河长制为抓手,高效节水、多措并举解决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径流衰减、植被退化、水体污染等河流生态问题。“七河”治理范围11.2万平方公里,占山西国土总面积的72%。生态修复分工程修复、自然恢复、生态提升三个阶段进行,用总计20-25年的时间,扭转山西自明清以来不断恶化的水生态环境。

“七河”分别位于我省的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点、气候情况、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此次调研,按照每条河流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水资源条件等因素进行。调研组从源头到支流到干流到库区查看河流,了解沿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沁河第一湾

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沁河

在对汾河、漳河两大流域生态修复调研中,调研组分别对河流沿线的农村段、城区段、采空区塌陷段及一些特殊河段治理和生态修复好的经验和方法、河流生态修复治理资金筹措办法、农村及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处理方式和效果、生态农业及城市发展的生态治理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在对滹沱河治理中,代县政府以河流生态综合治理为主体,利用河滩地实施河道疏浚、光伏发电、生态种植等产业相结合,与企业合作,走出了助推代县脱贫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滹沱河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合作项目运营情况及工程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有关项目各个环节的土建工程情况,并对相关情况认真记录。

在对涑水河流域调研中,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山西建龙集团污水处理厂、吕庄水库、涑水河闻喜县城段治理工程一线,实地考察了企业生产废水排放、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及日常监测、涑水河流域闻喜段的河道现状、河流周边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情况,并在每个工程现场,认真听取了各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情况汇报。

做好河流生态修复的整体规划,市县是河流生态修复的责任主体。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一河一策”的主旨,此次调研活动,省水利厅组织的7个调研组深入现场,通过实地查看、走访、交流、座谈等方式,对七河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常书铭表示,要坚持长远和短期相结合、重点和区域相结合、机制和体制相结合、政府出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产业发展和治理相结合、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治源和治本相结合等原则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治理,从源头抓起,一步一步搞好河流生态修复治理,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进。

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省水利厅围绕“一河一策”、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 把脉问诊“七河”生态修复

桑干河

通讯员:王秀芳

扫一扫

代办检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