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腳印|漁陽里:點亮中國的破曉之光

大国脚印|渔阳里:点亮中国的破晓之光

陳獨秀與李大釗(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本刊記者 餘瑋

20世紀20年代前後,上海的環龍路和霞飛路建有兩條里弄石庫門建築,被稱為“漁陽裡”。當年同屬法租界的環龍路漁陽裡(現南昌路100弄,習慣稱為“老漁陽裡”)與霞飛路漁陽裡(現淮海中路567弄,習慣稱為“新漁陽裡”),相隔不遠。這兩條石庫門弄堂分別有幢小樓,即老漁陽裡2號與新漁陽裡6號。這兩處看似尋常的石庫門建築,卻與中共的籌建及青年團的誕生緊緊地維繫在一起,隱藏著一段風雲變幻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與中國第一個共青團組織在這裡成立,第一個同建黨有關的無產階級通訊社中俄通訊社在這裡建立,最早向工人階級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刊物《勞動界》週刊、上海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內部機關理論刊物《共產黨》月刊與上海早期共產黨組織建立的中共第一個出版機構新青年社在這裡創辦,《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在這裡出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培養青年幹部的學校外國語學社在這裡創建,全國第一個由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的工會組織上海機器工會在這裡組建……中共歷史上的多個“第一”或“最”,與這裡緊緊聯繫在一起。因此,漁陽裡是中國共產黨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誕生地,一定意義上說是中國共產黨展演“開天闢地”精彩序幕的歷史舞臺,也是中國紅色基因的孕育地。從這裡播撒出去的點點星火,匯聚成革命的火種,點亮中國。

大国脚印|渔阳里:点亮中国的破晓之光

漁陽裡是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中心(圖為上海復刊的《新青年》雜誌)

老漁陽裡2號裡的建黨風雲

1920年2月,《新青年》的創始人陳獨秀經化裝成商人的李大釗秘密護送至天津,乘船悄然來到上海。在護送的路上,“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陳獨秀到上海不久,入住老朋友、安徽都督柏文蔚位於法租界環龍路漁陽裡2號的寓所(人稱“柏公館”)。

這幢始建於1912年的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建築,如今有著斑駁的烏木大門、典雅的紅漆窗簷,依稀可見早年的雕樑畫棟。在這裡,陳獨秀開始了籌建一個新型先進政黨的政治實踐。

聚集在陳獨秀周圍的精英群體是“那批有志於搞政治而傾向於馬列主義的新朋友”,他們構成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主要成員,其共同特點是,文化程度較高,年紀較輕,對新興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富有革命朝氣。

4月3日,俄共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在華期間化名吳廷康)以俄文報紙《生活報》記者的身份來華,經北京來滬,在老漁陽裡2號會見陳獨秀。陳獨秀約了李達、陳望道、俞秀松、李漢俊等人,就建立中國共產黨事宜同維經斯基展開了討論。在瞭解到中國工人階級的情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情況後,維經斯基認為中國已經具備建立共產黨的條件。

5月,陳獨秀與沈雁冰、李漢俊、陳望道、邵力子等人在老漁陽裡2號發起和建立了具有共產主義色彩的秘密團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並以該研究會為基礎,加快建黨工作的步伐。6月,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等5人在老漁陽裡2號開會,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並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產黨”。

此後不久,圍繞著是用“社會黨”還是用“共產黨”命名的問題,陳獨秀寫信徵求李大釗的意見。8月,陳獨秀與李大釗商議決定,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定名為“中國共產黨”,最初成員有陳獨秀、楊明齋、李達、李漢俊、陳望道、俞秀松、施存統、沈玄廬等8人。因其在黨的創建中發揮了組織發起的作用,史稱中國共產黨發起組。這是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中共上海發起組通過寫信聯繫、派人指導或具體組織等方式,僅用大半年的時間,武漢、北京、長沙、廣州、濟南各大城市,以及旅日、旅法華人中紛起成立了早期共產黨組織。各地共產黨組織儘管叫法各不相同,但都具有政黨的特徵。

隨著各地早期黨組織創建工作的相繼完成,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維經斯基也圓滿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使命,在中國駐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後,於1921年春離開上海回國。接替他的是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俄共(布)遠東局書記處代表尼克爾斯基。他們在老漁陽裡2號與李漢俊、李達進行了幾次磋商,認為中國已具備召開會議的條件,建議儘快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李書誠和李漢俊的寓所(人稱“李公館”)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會議期間,老漁陽裡2號和博文女校都是與會代表們討論問題、修改文件、處理會務的場所,如沈雁冰翻譯了《俄國共產黨黨章》供大會代表參考,李達、李漢俊、張國燾等多在老漁陽裡2號與有關人員研究會務。

7月30日,中共一大會議因法租界巡捕房的密探闖入而不得不被中斷。當夜,李達、毛澤東、周佛海等部分代表隨即在老漁陽裡2號研究對策,決定派李達的妻子王會悟第二天清早乘早班車去嘉興南湖安排繼續開會,使會議得以完滿完成。中共一大選舉成立了由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的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鑑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中共一大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而是以中央局作為領導機構。中共一大決定成立中央工作部,領導黨的日常工作,中央工作部辦公地點就設在老漁陽裡2號。因此,老漁陽裡2號實為中共創建初期的決策中心和黨中央首腦機關所在地。

出席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的代表從嘉興回到上海後,留在老漁陽裡2號工作的只有張國燾、李達、周佛海和包惠僧。1921年9月後,陳獨秀由廣東回到上海,專事黨中央工作,居住在老漁陽裡2號。當時,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三人常在此商議工作。在這裡,陳獨秀多次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進行會談,他們在中共與共產國際關係問題上存在分歧。儘管存在分歧,但陳獨秀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央局的工作中。中央局會議、各地來滬的同志的會晤,在老漁陽裡2號舉行。

由於黨的中央局辦公地處在法租界,巡捕房已掌握中央局主要負責人陳獨秀的行蹤,正尋找時機對其採取行動。10月4日,法租界巡捕房以《新青年》宣傳赤化為名,闖入老漁陽裡2號陳獨秀的寓所,將其逮捕。經過多方營救,法租界巡捕房迫於各方面的壓力,以《新青年》有過激言論為由罰款放人。通過這次營救也使陳獨秀和馬林的分歧縮小,兩人之間的關係出現緩和,並在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後,陳獨秀繼續主持黨中央的工作,仍住在老漁陽裡2號,在這裡他寫了大量的文章。8月9日,上海法租界又逮捕了陳獨秀,其罪名是家中藏有違禁書籍,宣傳佈爾什維克主義。陳獨秀被捕後,黨組織發動社會各界進步團體和各階層群眾展開營救,幾天後交保獲釋。由於陳獨秀兩年時間內兩次在同一地方被捕,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視,中央出於對陳獨秀個人安全與黨的工作機構進一步隱蔽化的考慮,10月中旬中央局搬離了老漁陽裡2號,遷往北京。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地老漁陽裡2號作為中共中央辦公機構的歷史使命也就此結束,但它在中共黨史中的歷史地位卻是無可替代的。如果將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比作中國共產黨的“胚胎”,那麼老漁陽裡2號石庫門建築就是黨的“十月懷胎”之地,中共一大會址只是黨誕生的“產房”,老漁陽裡2號就像是在漫漫長夜裡升起的一道璀璨霞光。

大国脚印|渔阳里:点亮中国的破晓之光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大国脚印|渔阳里:点亮中国的破晓之光

青春理想伴隨團員青年們開啟更加壯闊的人生

新漁陽裡6號見證青年團的發軔

在籌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過程中,陳獨秀、李大釗等意識到青年是革命的主力,主張參考蘇俄少年共產黨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黨的重要後備力量,遂在上海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不久,委派俞秀松著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籌建工作,“收羅左傾及有革命性質的青年”。新漁陽裡也因此成為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培養青年人才的基地。霞飛路新漁陽裡6號(今淮海中路567弄6號),原為戴季陶寓所,後來為中俄通訊社(後名華俄通訊社)社址,這裡對外掛“外國語學社”的牌子。

外國語學社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的第一個培養青年幹部的學校,由楊明齋任校長、俞秀松任秘書。外國語學社表面上公開辦學,並在報上刊登招生廣告,實則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培養黨團幹部,學員都由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推薦進來的。學社內所開課程主要是俄語及馬克思主義著作,目的是為學生們赴蘇俄做準備。

在如今的新漁陽裡6號,仍保留著當時的情景:一樓廂房排著長凳和課桌,掛著黑板。當年,10多平方的教室內最多時要擠進50餘人。二樓東面的亭子間為俞秀松臥室,西面的亭子間為楊明齋臥室,都僅一床、一椅、一桌,全然沒有“校長”的派頭。廂房、客堂間,架起了棕繃和鋪板,學員們多的時候床鋪不夠,就打起地鋪。學社為黨培養了大批年輕革命骨幹,其中許多團員青年成為了中共事業的中堅力量,還包括後來成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的劉少奇、任弼時。

1920年8月22日,在新漁陽裡6號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有共產主義色彩的青年團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擔任書記,李漢俊、陳望道、葉天底、施存統、袁振英、金家鳳、沈玄廬為成員,這8人的平均年齡是24.5歲。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不論年齡大小,都加入青年團,開展工人運動。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建立後,向各地分發團章和信件,指導各地組建青年團組織,並經常與北京、廣州、武漢等地互通情況,交流經驗。

那時的中國共產黨還是個秘密組織,而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半公開的組織。青年團成立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雖然沒有獨立的刊物,但團員們為共產黨早期組織主辦的《共產黨》《勞動界》等刊物撰寫文章,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主張。在黨的安排下,團員們每週舉辦一次學習或報告會。黨的各種思想和政策,也通過青年團的努力得以在群眾中廣泛傳播。作為黨的助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思想上、組織上為中國早期共產主義運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20年秋至1921年春,在黨的領導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影響下,北京、武漢、天津、廣州、長沙、濟南等地紛紛建立起本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年運動的蓬勃開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充分的組織準備,上海在此過程中客觀上起到了發起與指導的核心作用。

俞秀松在蘇聯逗留了近一年,其間還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並聯系國內的進步青年赴蘇學習。這時,國內各地的青年團出現了發展停滯的現象。在他留蘇期間,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自此,中國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有了真正的革命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共一大決定在各地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把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從團員中提拔進步分子入黨。一大後,中央和各地黨組織派大批黨員去恢復或加強團的工作。

1921年8月,張太雷從莫斯科回到上海,受黨組織的委託,負責恢復和發展青年團組織的工作。由張太雷主持制定的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章程明確規定:“正式中央機關未組成時,以上海機關代理中央職權。”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開幕,宣告青年團正式成立。大會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等6個決議。青年團又回到了發展的正軌。

作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舊址的新漁陽裡6號,於1961年3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和團中央決定對舊址全面修繕並擴建,建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並將6號樓恢復原貌。2004年4月,紀念館建成開放。許多年輕人駐足這裡,回味傳奇故事,感受紅色精神。

大国脚印|渔阳里:点亮中国的破晓之光

七律《漁陽裡》(劉曉 詩 徐宜勝 書)

青春與夢想在崢嶸歲月裡邂逅

建於1912年的老漁陽裡,房屋坐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共8幢。與環龍路老漁陽裡相通、坐落在其北面的是霞飛路新漁陽裡,於1916年建成,此處建築規模較大,有住宅33幢。1921年,新老漁陽裡產權易歸陳銘德,同時改名“銘德里”,於是又以南北相區別,俗稱為南銘德里和北銘德里。1957年,兩弄按原貌進行了修復,又複稱漁陽裡。

這兩處建築均由比利時、法國合資的義品放款銀行投資興建。該銀行於1907年在天津成立本部,1910年又將本部遷至比利時的布魯塞爾。1912年,義品放款銀行在上海設立遠東總公司,天津則成了上海總公司的分公司。老漁陽裡便是義品放款銀行1912年進入上海後投資興建的首批里弄住宅。“漁陽”乃是天津古地名,義品放款銀行的投資人之所以將其所建住宅取名“漁陽裡”,或是因為意在紀念他們起始於天津的創業史。令投資者們絕對不曾想到的是,他們依次建成的兩處漁陽裡,不久便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入住其中的一批批神秘租客深刻影響和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在這片街區內,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完成了精英集聚、理論宣傳、階級動員、人才培養、籌建中共、創建社會主義青年團等項工作,新老漁陽裡當年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從醞釀、籌備到組織誕生前的過程,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共青團孕育初心之地、紅色征程起點,也是歷史無聲的檔案。

作為早期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源地或發祥地,漁陽裡是20世紀中國最早一批馬克思主義者救國圖強之夢開始落地生根的地方,可謂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的落腳地。老漁陽裡2號原先與新漁陽裡6號有弄堂相通,兩處相隔數十米。想來當年上海霞飛路附近,每天傍晚能看到一位中等身材、身著條子西服的中年男子,手裡夾著一疊講義,穿過老漁陽裡走到百步之遙的漁陽裡6號外國語學社上課。他就是陳獨秀,聽著他濃濃地方口音演講的有蕭勁光、劉少奇、任弼時等。這條通道也被稱為“共產主義小道”,許多熱血青年也曾常在此出入。可惜的是,現在這兩條弄堂已被封閉,不再相通。

百年前在這裡發生的一切,如驚雷、似閃電,劃破漫漫長夜,喚醒沉睡的人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此翻開新的一頁!如今,漁陽裡儼然已化作青春與夢想的符號,迎接著來自各地的中華兒女踴躍瞻仰。徜徉漁陽裡深處,彷彿看見先輩為國家命運捨生忘死的忙碌身影,還很可能與當年他們的腳印重疊。進入人們視線的百年老弄堂,宛如穿越歷史的寶石,靜靜地放射著光華。

大国脚印|渔阳里:点亮中国的破晓之光
大国脚印|渔阳里:点亮中国的破晓之光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