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故事: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军嫂


随军故事: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军嫂

早上上班的时候遇见院里的一个嫂子,刚好她也上班,顺路送她去单位。

她问我家里有没有饭桌,如果没有,就给我一个。我说,有的。她又问我养不养一些绿色植物,我转过头来看着她,想从她的眼里看出点什么,但她的眼里是平静毫无波澜的。我只好半询问的说了一句,怎么,日子不过了?

她好半天才说了一句:今年冬天就要回老家了。

善于言辞的我,在那一刻,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嫂子的老公今年四期最后一年,不是不想留五期,按百分比来说,留下的可能性不足百分之五十。可能也是意识到目前部队面临的这种现状,并不想做无谓的“挣扎”,所以,并没有留下的打算。

嫂子的老家在一个县级市,虽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非常适合宜居。有房没房贷,想必到地方后一家三口的小日子也一样会过得风生水起。

嫂子不想离开大院,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军家属一样如此。我想,等我要离开的时候,想必也会舍不得吧!

没有在部队大院里生活过的人真是很难有这种感觉。在家属院里,孩子只要不出院门就不用担心;如果没有做饭,直接在群里发个消息,就能知道小伙伴们都做了什么饭,想吃谁家的饭菜完全靠自己意愿;天气不好不想出去买菜,谁家有多余的菜就要过来;取快递的地方太远了,派一个代表去就够了;夏日每逢周末孩子们休息,几乎都要野外聚餐;姐妹们来自全国各地,美食都尝遍了,特产也都吃过了。部队的家属院给我们创造太多沟通、交流的便利条件了。

我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常常把钥匙挂在门上不拔下来。因为太有安全感了,所以才这么放任自如。我也在慢慢去改变,毕竟这种安全感只有部队大院能给得起。

说来也奇怪,大院里的孩子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游乐场,很团结,很懂得护着彼此,但是在大院里就不会像在外面那么“抱团”了。

嫂子说,回老家以后不知道要做什么,毕竟脱离社会这么多年了,在部队待久的人,性格会变得很直,习惯了部队的规章制度,肯定看不惯地方散漫的现象,很担心对方会不分时间、场合的说出“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以前一直盼着休假,今年特别害怕休假,感觉休假以后,在部队的日子又少了一些。

嫂子今天面对的这种情况,这种如同千军万马狂奔而过的内心,又何尝不是我的明天或者说我们的明天呢?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直要过这种如同“围城”一样的生活,即使可能,我也希望是不可能,就连退出现役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都说:“自从入伍以后对家庭做得实在太少,亏欠太多。现在我觉得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陪伴和关爱。”这是作为一个男人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到达嫂子的单位门口,嫂子要下车的时候,我对她说:“现在才6月末,还有5个月的时间呢,日子还是要过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真的确定走了,你放心,还有我们在,不会让你这些宝贝被人当垃圾处理掉。”

我刚随军到这座城市的时候,除了爱人和孩子,没有一个熟人,更别提朋友了,不熟悉地理环境、不适应当地气候、接受不了当地饮食习惯,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状态,严重失眠,脱发。

但当我搬进大院以后,绷紧的神经逐渐的放松下来,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感觉到陌生、孤独、乏味。我开始认识很多嫂子,也有很多嫂子开始认识我,再后来,我们慢慢的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我开始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有人说,喜欢一座城市,一定是因为一个人,我确实是因为一个人,但又因为很多人。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于我而言,人生最好的时光,是和嫂子们朋友一场。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也会跟着爱人一道流水过往,辗转他方,家属与家属之间也是不尽的聚散离合。虽然,我们彼此只是对方的过客,但记忆这种东西,却是时间无法淡漠的。

很幸运,此生追随他,远在他乡军营,遇到的人,都是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