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發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今天發佈最新一版《國際疾病分類》。

《國際疾病分類》是確定全球衛生趨勢和統計數據的基礎,其中含有約55 000個與損傷、疾病和死因有關的獨特代碼。它使衛生專業人員能夠通過一種通用語言來交換世界各地的衛生信息。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說:“《國際疾病分類》是世界衛生組織真正引以為傲的產物,它使我們能夠深入瞭解人們生病和死亡的緣由,併為避免遭受痛苦和拯救生命而採取行動。”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的制定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它與以往版本相比有了重大改進。這是第一次完全採用電子方式,文件格式也更加有利於用戶使用。醫護人員對這次修訂的參與程度前所未有,他們參加協作會議並提出建議。世衛組織總部的《國際疾病分類》小組曾收到過10 000多份修訂建議。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將被提交到2019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由會員國最終批准,並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這次發佈的是預先預覽版,可使各國計劃如何使用新版本,安排翻譯和培訓全國各地的衛生專業人員。

《國際疾病分類》的使用者還包括醫療保險公司,其報銷活動有賴於《國際疾病分類》編碼;國家衛生計劃管理者;數據收集專家;以及追蹤全球衛生進展並確定衛生資源分配的其他人員。

新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也反映了醫學進展以及在科學認識方面的進步。例如,與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相關的代碼就更加符合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監測系統。

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還包含了一些新章節,其中一章涉及傳統醫學:儘管全世界有數百萬人使用傳統醫學,但從未被列入該分類系統。另一個關於性健康的新章節彙集了以前以其他方式分類的疾患(例如,曾被列為精神衛生疾患的“性別不一致”)或者描述差異。已將遊戲障礙添加到關於成癮性疾患的章節中。

世界衛生組織分類術語和標準小組負責人Robert Jakob博士說:“這次修訂所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簡化編碼結構和作為電子工具的使用——這使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能夠更容易、更全面地記錄病情。”

世衛組織負責衛生計量和衡量事務的助理總幹事Lubna Alansari博士說:“《國際疾病分類》是衛生信息的基石,《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將使人們以最新的方式來看待疾病模式。”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與世界衛生組織藥品非專利名稱相關聯,可用於癌症登記。《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意在以多種語言使用:中央翻譯平臺可確保其功能和輸出以所有翻譯語言提供。與《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之間的轉換表支持向《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的遷移。世衛組織將對各國在實施最新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過程中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