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與肉》電視劇爲啥好看?總製片人曾在賀蘭山下寫過四個大字……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靈與肉》電視劇為啥好看?總製片人曾在賀蘭山下寫過四個大字……點擊題目下方

鎮北堡西部影城寧夏旅遊,一鍵關注我們喲~

如何將張賢亮先生的小說原著改編拍攝成長達42集的電視劇?電視劇《靈與肉》的總製片人楊洪濤和總編劇楊真鑑一起回顧了創作背後的故事與情懷。

《銀川晚報》版面圖↓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把寧夏人的情懷展現出來

(總製片人楊洪濤)

自《靈與肉》播出以來,諸多劇中主演與參與創作的人員接受了採訪,從他們那裡瞭解到了很多拍攝背後的故事,也感受到了這部劇在創作過程中的誠意。但能將一萬八千字的小說,改編成近七十萬字的電視劇劇本,還要將小說的時間背景進行擴展,讓視角更為打開……可以說,電視劇的成功,離不開主創團隊的再創作。而作為該劇總製片人的楊洪濤,如果無法聽他親口說一說這方面的詳情,總是一種遺憾。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電視劇《靈與肉》總製片人楊洪濤

還原真實場景為創作奠定基調

2015年,在銀川的一家酒店,由該劇藝術總監及編劇指導楊真鑑帶領的創作團隊,開始了電視劇《靈與肉》的創作。採訪40多個人物原型、深入實地考察,大量的素材收集工作一步步完成。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搭建出的“賀蘭山七隊”

為了將演員真實帶入當時的年代,楊洪濤決定,在賀蘭山下,搭建出一個“賀蘭山七隊”——從房屋的造型、磚草的選擇,到馬糞味、煙火味等氛圍的營造,必須要還原那個年代農村的氣息。

所有收集來的舊物件,共同還原了“賀蘭山七隊”,也激發了演員的創作熱情。楊洪濤說,他曾在那裡的一面牆上寫了四個字:戲比天大。正是這四個字,讓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完成一部有誠意、有擔當的作品,不僅要講述許靈均和賀蘭山七隊的命運,更要將普通老百姓對知識分子的保護和熱愛體現出來,因為他們身上反映的真善美,才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拍攝現場

寧夏演員的精湛演技打動人心

劇中另一位寧夏演員李再玲的表演,也讓楊洪濤深受感動。“李老師曾是寧夏話劇團的女一號,是著名的戲劇表演藝術家,也是我的老師。她的口才和表演能力非常精湛,在劇中她扮演狗來娘,她的每一場表演,都引來圍觀,可以說寧夏演員的實力在全國觀眾面前得到了展現。”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電視劇殺青時演員合影

對此,楊洪濤感慨地說,寧夏的演藝事業曾在全國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前輩的努力為他們這一代人乃至現在繼續從事演藝事業的年輕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的父母當年就是支援寧夏,從甘肅來到寧夏。我是1961年生在寧夏的,現在誰問我,我都會說我是寧夏人。”楊洪濤說,出於這樣的感情,在創作這部電視劇時,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把寧夏人的情懷和精神宣傳出去,把寧夏宣傳出去。

被賀蘭山激發的創作熱情

(總編劇楊真鑑)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總編劇楊真鑑

談起這次劇本創作,作為總編劇的楊真鑑說,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對寧夏小曲非遺傳承人徐明智的採訪。“徐老師邊講邊唱,把寧夏人的情懷和胸懷,展現得非常生動。”而當站在賀蘭山下去搭建七隊時,楊真鑑再次被打動——賀蘭山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氣象萬千,有著豐富的光影變化。每每站在那裡,楊真鑑的創作慾望都會噴湧而出。

“改編名著,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首先想,可以把許靈均和張賢亮先生的人生合併去創作。我們都知道,寧夏是移民省區,寧夏有天下人,特別是大量高端知識分子,為寧夏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1981年,張賢亮(左)和南梁農場領導、牧工在一起

楊真鑑說,寧夏獨特的人文結構,讓他們決定抽取知識分子這樣的特殊人群,進行主要關注,同時,結合寧夏邊塞歷史的特點,去展現這裡大漠的荒涼、高山的俊俏、長城的雄偉以及像鎮北堡西部影城這樣具有人文情懷的地方。

當文化構成、美學、自然構成和主角生命歷程相融合時,也就讓劇本的豐富成為可能。“在此基礎上,我們增添豐富的人物角色,而圍繞這些角色,賀蘭山七隊、一個小小放牧隊的變遷,就能反映出寧夏的變遷和國家變遷。”

《灵与肉》电视剧为啥好看?总制片人曾在贺兰山下写过四个大字……

電視劇《靈與肉》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