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財金服:穩健紮實,方行以致遠

讀懂贈語:有的時候走得慢比走得快更難。

懶財金服:穩健紮實,方行以致遠

“如何評價懶財金服過去四年的發展?”

面對這個問題,懶財金服創始人兼CEO陶偉傑並不迴避,“非常慢”。

雖然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懶財金服成立才4年多,但是註冊用戶數已超過260萬,平臺累計投標金額也突破600億元,不久前平臺還獲得了C輪融資,再考慮到懶財金服員工數僅有百餘人,這一成績更加不俗。

但對陶偉傑來說,這些成績並不能讓他滿意,他直言,作為一個從互聯網行業跳入金融行業裡的創業者,不敢走的太快,還是比較保守。

“金融是整個社會的頂層建築,我們實際上有很多方式可以讓自己長得更快,讓自己變得特別大,但是我們不敢做一些比較出格的事情。”

1、擁抱合規 穩健前行

陶偉傑表示,懶財金服一直將安全合規看的很重,以銀行存管為例,懶財金服早在2016年年初就和上海華瑞銀行簽署資金存管合作協議。再比如最近被媒體披露可能被暫緩發放的三級等保回執,懶財金服是行業少數擁有此認證的平臺。早在2014年,懶財金服就通過了ICP證備案。去年,懶財金服還獲得了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獲得ICP許可證,通過三級等保測評,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上線銀行存管等一系列舉措,都是懶財金服穩健前行的基石。重視監管,堅持自律,合規經營才是企業立足之本,長遠發展之計。

懶財金服在過去幾年裡很大的一部分工作是放在落實合規上,這耗費平臺很多的時間。但是帶來的成果是懶財金服的合規做的很紮實,切實的保障到用戶。

走的慢的第二個原因,是在金融風險層面上,懶財金服考量的很多,甚至可以用“焦慮”來形容。創業之初陶偉傑深知自己出身互聯網行業,金融領域經驗不足,因此狂補金融知識,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曾經面對一家國內頂級風投機構的300萬美金和一個做了十年金融的不知名老闆的500萬人民幣,陶偉傑選擇了後者,原因是後者做了很多年的金融行業,這些經驗對懶財金服挑選資產的時候很有用。

除了應對外部的挑戰,走的慢的第三個原因,陶偉傑認為是懶財金服自身的選擇,就是人員擴張非常謹慎。“我們公司其實規模一直很小,同等規模的公司,大概是我們人數的三到五倍。”

他表示,公司對於招人這一件事情,一直都卡得非常嚴。希望能夠招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能夠一起做一些事情。在一次全員內部信中,他表示懶財金服更大的價值體現在成就一家精英人才平臺。對陶偉傑而言,要不要招一個人主要依據三點:第一,有沒有自我驅動力;第二,有沒有思辨能力和沉澱能力;第三,有沒有對大趨勢的思考能力。

2、懶財金服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互金領域巨頭雲集,而在技術領域,宣稱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平臺也非常多,那麼對一家發展慢的平臺來說,競爭優勢在哪裡?

答案就是公司的理念,陶偉傑認為,懶財金服的價值觀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最大的優勢就是秉持了這種價值觀並將其落實到產品和服務裡,成為最貼近用戶的服務平臺。

所謂的從用戶角度出發就是先了解用戶的需求,然後再推演出能夠滿足這一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很明顯多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使得陶偉傑對於用戶的體驗看的非常在乎。

他認為,在這一點上懶財金服和很多公司的做法不太相同,比如說大家都在講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際應用場景上就會有很大的區別。很多公司可能僅僅將智能技術應用在風控、徵信、審核等信貸環節,而懶財金服還會放在資金端,用技術幫助用戶理解自己的需求,再用技術幫助用戶匹配合適的投標對象,在平衡安全性的前提下獲得最大化的收益。

滿足用戶的需求並不是空口白話,其落地才是關鍵,這就是涉及到技術問題。懶財金服之所以能夠實現貼近用戶,這歸功於紮實的技術能力。

懶財金服:穩健紮實,方行以致遠

一方面,懶財金服利用算法和大數據技術理解用戶需求,幫助用戶管理財富,實現收益的優化。另一方面,懶財金服也在尋求探索將自身科技優勢輻射至金融行業,幫助金融機構在個人信貸資產的生產和交易環節進行提升,貼近與用戶的距離,致力於成為連接廣大用戶與金融產品的智能財富管理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