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民的事当“头等事”办

近段时间,笔者深入合浦县廉州镇各村调研扶贫领域腐败及作风专项治理和农事服务等情况,所到之处村民都如数家珍般说出了一串串事例,对村干部赞叹不已,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不论大事小事 干部热情帮办

“过去我们想办点事,找村干部到处碰壁,2016年我帮人办一本二胎准生证,3次到村委找村干部都无法在上面盖章,现在村委搞了个‘便民服务中心’,如新农合、低保、五保、因灾救济等,一到村委就马上办理,有些村干部还上门帮办,方便多了。”该镇冲口社区独屋村小组老党员陈辅泰对村委干部一改过去的办事作风由衷感慨。

陈辅泰是个“多事佬”,多年来在村中不论大事小事他都乐意帮人办,但村干部难找,使这个急性汉子伤透了脑筋,有时帮人办好一件事起码花去二三天时间找干部。“现在好了,不论大事小事,一到村委就能及时办理,对老弱病残的群众,村干部上门办理,使我这个闲不住的人也‘下岗’了。”陈辅泰乐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廉州镇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大力推行“农事村办”便民服务措施,把窗口服务与上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危等问题。去年以来,村干部为群众办实事568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65人次,受理群众申诉事项1161件,办结率达86%,深受群众好评。

群众遇到难事 干部帮忙解决

“5年了,我和婆婆第一次喝下了‘和解酒’,舒心地坐在一起交谈。”村民苏凤兰说。

苏凤兰和李玉英是婆媳关系,她与婆婆、丈夫、儿女一起同住在乾江村委大井村小组,几年前因婆婆比较封建迷信、观念陈旧,她生活、性格等比较开放大方,两人经常为一些琐碎事发生口角,日夜争吵不休,5年来同在一家屋内朝夕碰面但从未打过招呼,经邻里多次劝解无效。

今年初两人再次发生“舌战”,村干部苏立全等得知情况后,马上登门做双方思想工作,引导两人权衡利弊,指出各自在处理婆媳矛盾上的不妥之处,并巧妙地利用“家常话”进行悉心劝导,使婆媳双方握手言和。

在廉州镇很多村,像群众遇到难事时,村干部随叫随到,及时帮助处理解决。家住廉州镇马江村委东二队的蒋强近日向笔者道出了一件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事。他说,去年晚稻他种8亩水稻,到了中后期,水稻一度遭受穗颈瘟为害,还发生稻飞虱,他急得团团转。这时,邻居告诉他,只要拨打村干部手机,就很快解决问题。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通了支书电话,第二天一早村支书王汝华就主动上门,与他一起到稻田里察看作物病情,并开出了克瘟散、乐果等“药方”,并叮嘱他为防因病虫危害出现倒伏,早晚用适量的草木灰、石灰或农家肥散施一两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危害和倒伏。他按王汝华的“药方”,及时补救,结果水稻“起死回生”,收成未受影响。

村务公开“上墙” 村民一目了然

“过去,我们对村里的财务收支及补助费用发放等一问三不知,如今村委的财务收支、集体经济收入、危改、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使用、民政救助资金安排、宅基地审批、新农保缴费等,一看村里的村务公开栏就会一目了然。”该镇清江村委夏学东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夏学东去年购置了一台农用常施牌旋耕机,因购置农机国家有补助,但不同的机械补助价格不同,他对补贴心里有怨气:“村里有几个人同我一样购机,他们购的机比我购的小,但听说补贴也有近3000元。”他心里虽不服,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其他购机户,带着这个问题他到村里的村务公开栏看了一下情况,心里马上明白了:原来国家是按照农户购机的型号、大小、价格等不同,规定具体补贴费用。

“农机补贴原来是有标准的,不是以大小决定补贴高低。”村务公开,让夏学东消除了“误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