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新帥三把火猜想:推動四大板塊明年整體上市?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道

隨著央企整合大幕的逐漸拉開,中糧集團短短三年時間已經完成了兩任董事長的更迭。7月9日,《華夏時報》記者從中糧集團官網獲悉,原中儲糧董事長呂軍將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免去趙雙連同志的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退休。

這距離2016年趙雙連接替寧高寧為中糧集團董事長的時間僅僅兩年。當時,趙雙連上任後,還提出了“小總部,大業務”的改革戰略計劃,外界對趙雙連也是翹首以待,然而尚未完成初衷使命,趙雙連卻離開了,那麼新上任的呂軍又將給中糧集團帶來哪些變化?

三年換兩帥

公開簡歷顯示,呂軍生於1967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系統工程及管理工程專業,工程學碩士。他是中糧集團的老員工,1993年就已加入中糧集團,歷任中糧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中糧集團總裁助理;中糧集團黨組成員、副總裁等職位。2013年,呂軍由中糧集團黨組成員、副總裁崗位,調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2016年升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直至此番履新。

上述履歷表明,此番出任中糧集團一把手,是呂軍時隔5年後,重回中糧集團任職。

其實,距離上次中糧集團董事長職位的更迭也僅有兩年時間。

跟一直在央企工作的呂軍不同,生於1957年4月的趙雙連,曾在黨政機關任職,歷任包頭市郊區副區長、副書記、區長,包頭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哲里木盟盟委副書記、盟長,通遼市長、市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

有業內人士認為,趙雙連執掌中糧兩年多時間內,主導了中糧的一系列“瘦身”改革,上任不久就提出中糧“瘦身健體”計劃,宣佈以“小總部、大業務”為原則積極部署瘦身健體工作,壓縮管理層級,實現三級管控,法人單位減少20%。

確實,2016年以來,中糧連續出售旗下虧損的五穀道場、金帝等品牌。

數據顯示,在趙雙連上任之初,中糧集團雖體量龐大但盈利不足。中糧集團2015年總營收4054.4億元,約合624億美元,按照2015財年的數字計算,已經超越邦吉(Bunge)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僅次於嘉吉(Cargill)和ADM,一舉跨入世界頂級跨國糧商的陣營。

但在盈利能力方面,2015年中糧淨利潤約合2億美元,而ADM、嘉吉、邦吉和路易達孚分別為18.5億美元、15.8億美元、7.9億美元和2.1億美元。其中,中糧集團2015年獲得47億元政府補貼,如果扣除這些,中糧集團本身業務業績處於虧損狀態。

而中糧旗下多家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也令人擔憂,數據顯示,2015年中糧控股虧損3.77億港元,中糧屯河虧損2600萬元人民幣,中糧生化(000930)虧損3700萬元人民幣。

趙雙連一上任便意識到了中糧的問題,而2016年也成為中糧集團的改革元年。隨後, 中糧啟動了截至2017年底的第一階段改革,主要聚焦糧、油、糖、棉四大核心主業,把分散於不同上市公司和企業的資源資產,重組、整合進入18家專業化公司——被稱為中糧的“十八路軍”。

趙雙連宣佈,三年時間內中糧將完成“殭屍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的主體工作,虧損企業虧損額減少50%以上、虧損面顯著下降。中糧集團共計確認改造提升類企業65家,強化管理類企業91家,兼併重組和淘汰退出類企業102家。

呂軍時代的中糧挑戰

截至目前,已有14家專業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實現股權多元化。2018年,飼料、酒業、糧谷和紡織將在年底完成混改,18家專業化公司全部實現股權多元化。數據顯示,2017年一年中糧就完成減虧30億,十大虧損企業扭虧減虧。

2017年中糧集團“成績單”顯示:集團年營業收入4825億元,利潤總額118億元,資產總額達到5388億元。2017年,中糧集團旗下中糧置地、中可飲料、中糧資本逆勢增長,中糧油脂業績全面超過預算, 中糧糧谷的經營量和效益也快速成長超過預期。

據悉,雖然趙雙連已經退休,但中糧的改革並不會就此停止。根據國資委發佈的中糧集團“十三五”規劃顯示,中糧集團未來將推動糧油、食品、金融、地產四大板塊2019年整體上市。明確2020年關鍵性指標,營業收入將達7500億,利潤總額150億,國有資本糧油食品業務佔比達到80%。

和寧高寧時代的中糧集團風格不同,趙雙連領導的中糧集團更多是在做減法,從最終的結果來看,趙雙連式改革確實卓有成效,也給接棒者呂軍留下一個不錯的基礎,那麼接下來呂軍將帶領中糧集團怎麼走,成為外界新的關注點。

就在呂軍回中糧之前,中國公佈了最新的負面清單管理措施,將全面取消稻穀、小麥、玉米收購、批發的外資准入限制,外資、民營企業將進一步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國企競爭。這些新的政策變化對呂軍來說都挑戰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中糧內部的挑戰,來自外部的壓力也不小。隨著央企整合力度的逐漸加大,中糧與中紡兩大糧油央企的重組整合進入關鍵階段。

7月5日,中紡集團在上海清算所發佈公告表示,為推動中糧集團內部資源整合,經中糧集團批准,中紡集團擬將其持有的中紡糧油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和中紡油脂有限公司通過無償劃轉或協議轉讓的形式劃轉給中糧集團或其下屬企業,涉及資產規模超200億元。

上述公告顯示,中紡糧油截至2017年末的資產總額77.93億元,負債總額80.55億元;中紡油脂資產總額138.2億元,負債總額147.17億元。兩家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均為負數。

本報記者曾經報道過,早在2016年7月18日,中紡集團與中糧集團啟動戰略重組,中紡整體併入中糧成為中糧全資子公司,這是中糧整合國家糧油行業資源又一關鍵舉措。

一方面,在收編中紡糧油和中紡油脂後,中糧集團的糧油主業有望進一步壯大。中糧集團在官網也表示,“十三五”期間,中糧集團在農糧食品領域國有資本佔比將提高到80%以上。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中紡集團糧油業務的負債累累同樣讓中糧倍感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