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飛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獨家|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導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圖為美國康維爾公司在1957年提出的“冥王星”核動力導彈設想圖。

俄羅斯總統普京2日在本任期最後一次國情諮文中公佈了俄成功試射的新型核動力導彈,並高調宣佈,這一導彈可以突破當前幾乎所有反導系統。儘管主流觀點都將該導彈視作一款劃時代的頂級武器,但如果仔細審視這款導彈的性能卻發現,已經有一位俄羅斯泰斗級的專家表示這款導彈沒有軍事價值。

獨家|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導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圖為1961年5月誕生的世界首臺核動力衝壓發動機,當代核動力導彈的動力系統在結構上與其類似。

據俄媒報道,得益於俄羅斯在導彈核動力推進系統方面的突破性進步,這款核動力導彈不僅具有無限的射程,更具備高超音速級別的打擊速度,目前世界主流的反導系統均無法防禦。除此之外,該導彈依仗本國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引導,末端將獲得米級以內的超高打擊精度。但姑且不論核動力裝置與超燃衝壓發動機(高超音速彈藥的主流動力)如何進行搭配,僅由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提供引導,以及米級打擊精度這兩點就很成問題。

獨家|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導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圖為格洛納斯系統的導航衛星,該衛星的早期型號僅為1年,甚至還趕不上衛星的發射週期。

格洛納斯系統是由蘇聯開啟,後由俄羅斯繼續發展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工作原理與美國GPS、中國“北斗”、歐洲“伽利略”系統相似。整個格洛納斯系統由27顆工作星與3顆備份星組成,18顆衛星即可滿足俄羅斯全境的衛星導航需要。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發射的格洛納斯衛星壽命僅為1年,目前主力的衛星是由俄羅斯發射的“格洛納斯”與“格洛納斯-M”兩種類型,壽命增至7年,在研的“格洛納斯-K”的壽命可長達10至12年。

獨家|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導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格洛納斯系統的導航衛星通常由“質子”號火箭以1箭3星的方式進行發射。

格洛納斯系統自蘇聯解體之後也面臨經費的嚴重緊張,致使長期無法發射足夠衛星進行替換、組網,以及頻率更新。儘管目前格洛納斯系統的在軌衛星數量達30顆,但其中超過一半卻是蘇聯時代發射,已無法工作的廢品衛星。俄羅斯空間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孟什可夫曾表示,需要24顆衛星才能使格洛納斯系統發揮完全的作用,但目前現在只有11顆衛星處於工作狀態,但是要使該系統具有軍用價值,在軌道上至少要有18顆衛星。

獨家|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導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受經費影響,格洛納斯系統很可能無法保證有足夠衛星在軌,這除了無法保證可靠的全球引導,整個系統在面對反衛星打擊時也相當脆弱。

18顆衛星是格洛納斯系統具有軍事價值的底線,該數量正好與滿足俄羅斯全境衛星導航所需衛星數量相同。這預示,此時格洛納斯系統具備的軍事價值,實際上只是能引導衛星制導彈藥在本國國土上進行作戰。但俄此次曝光的核動力導彈的主戰場顯然是在國外,這預示只有格洛納斯系統裝備全部24顆衛星發揮全部作用,才能引導核導彈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精確打擊,而這種沒有備份星的全球制導系統,在面臨反衛星打擊時相當脆弱。

獨家|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導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圖為格洛納斯系統的導航增強系統示意圖,未在國外設立基站使該系統很難進行可靠的全球定位導航。

至於核導彈米級的打擊精度同樣難以實現,按照格洛納斯系統的遠期規劃,俄羅斯在繼續增加有效在軌衛星數量的同時,通過廣域差分系統(WADS)、區域差分系統(RADS)與局域差分系統(LADS)、三種差分系統保增強導精度。WADA位置精度5-15米,有效距離1500-2000千米,RADS位置精度3-10米,有效距離400-600千米,LADS位置精度10釐米,有效距離40千米。由此可見,儘管格洛納斯系統能滿足理論上的引導精度,但卻存在一項硬傷。

獨家|俄專家打臉自家核動力導彈:導航不行飛多遠都沒用!

俄羅斯提出無限航程的核動力巡航導彈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早在蘇聯時期,南方設計局就進行了好幾種各種核動力導彈的研製計劃,其中最著名的UR-500核動力洲際彈道導彈。

受制於政治因素,目前俄羅斯尚未在國外設立格洛納斯系統基站,即使是有效距離最遠的WADA系統也無法滿足全球定位的需要。因此,如果僅依仗格洛納斯引導,俄羅斯核動力導彈無法獲得全球定位引導,而且打擊精度也無法達到米級精度。如果格洛納斯系統無法具備可靠的全球高精度引導,那麼依仗格洛納斯系統進行引導的核動力導彈將不具軍事價值。孟什可夫對格洛納斯系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否定了這款導彈的實戰價值。

任何成功的裝備都是各項性能均衡發展的結果,在歷史上如果某款裝備刻意突出單項性能,那麼它多半不是一款成功的裝備。俄羅斯核動力導彈建立在理論上的無限射程與超高打擊速度,在實戰中究竟有多大意義值得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