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的悲劇,一場消費「創業」的狂歡

茅侃侃的悲剧,一场消费“创业”的狂欢

“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是茅侃侃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這位“京城IT四少”之一,曾在媒體中光芒四射,謝幕之際,卻是一場藉助悼念來進行的狂歡。


先是王利芬,在微博上自豪地表示,藉助茅侃侃的文章首次達到了10萬+,“先高興一下”,這已經近乎是人血饅頭式的表達了。可是還有一大波文章表達著哀婉,創造著一篇篇10萬+,作者和讀者,好像都和茅侃侃很熟,帶上幾分兔死狐悲的悲慼,送上兄弟走好的祝福,回過頭來感嘆創業不易,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恨不得鏡像中的那個人跳出來拍拍自己的肩膀,“加油,挺住”。


就像駱軼航所說:藉著茅侃侃的往生,很多“創業者”和“創業愛好者”們完成了一次大型群體性刻奇。恕我直言,這件事對死亡這件事本身不那麼尊重,對茅侃侃也不那麼尊重。


這是藉助死亡再一次消費“創業”,包括我這篇文字,恐怕也同樣有些卑鄙。我和茅侃侃不熟,曾聽聞他“天才少年”和數次創業的傳奇,2004創辦Majoy,2013年加入GTV。2015年9月他與萬家文化合資成立萬家電競,出任CEO,但是萬家電競一直沒能盈利,看到有媒體披露,2016年萬家電競實現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為-1073.72萬元,到了2017上半年,檔期虧損約為215萬元,負債達到4812.7萬元。趙薇夫婦因為高槓杆收購萬家被叫停,萬家電競的融資計劃被延後,萬家文化也被轉手給祥源,祥源文化封國昌在郵件中表示:北京電競不符合祥源文化的發展戰略,目前處理持續虧損狀態,也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利潤目標實現,希望更快推進從上市公司剝離。被斷奶的萬家電競由此頻臨破產、60名員工仲裁……


我寧願相信,創業的壓力,只是壓垮茅侃侃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抑鬱症的痛苦也非我們能想象,不是一句“創業艱辛”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就可以概括的,我們能知道的,只是年輕而鮮活的生命終結,留下更多“創業者”和“創業愛好者”們唏噓。


我同情而且尊敬茅侃侃,有超強的個人能力和樂觀直率的性格,三十歲之後,他曾說,“我的性格不適合創業”。在一篇媒體採訪中,他很真誠地說,“我也不太擅長市場、經營這方面,我只是有一個小小的夢想,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被別人認可,虛榮心比較容易滿足,精神上會達到一種高潮。”


就憑這份坦誠,我也覺得他值得敬重。他的自覺和悲劇,本應該給那些想變成“風口豬”的創業者們留下一些警示,不僅僅是“創業艱難”這種雞湯,而是關於創業泡沫本身。以茅侃侃的天分,本可以做一個專注於技術本身的CTO,既能精神高潮,也不必為那些市場、經營方面的事務纏身。可悲的是,資本、輿論、社會期待加上一點點虛榮心,把一個天才而脆弱的靈魂推到了前臺,承受風刀霜劍。


創業,並不值得自我美化,然而在政策指引、媒體塑造、財富神化的多重作用下,創業居然成為成功學標榜的主要對象,在一個個關於喬布斯、傑克馬的故事中,創業的內在驅動力被抽離,被符號化為“改變世界”,成功人士傳記幾乎等同於網絡玄幻文學,只不過最後的神功,變成了一夜暴富。那些練功的兇險,還有為什麼要練功,這些真正艱難的拷問已經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對於傑克馬來說,創業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劇。


對於茅侃侃來說,創業是一部扼腕嘆息的悲劇。


對於很多人來說,創業是一部紙醉金迷的荒誕劇。


20年前的創業,是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搏殺,10年前的“IT四少”,雖然有點年輕人的虛榮心,還是有一些理想色彩和自我實現的動力,到如今,全民雙創和風口豬理論的當下,又有多少人只是聽了咪蒙之流的毒雞湯,創業幹什麼已經無關緊要,抱著一臺電腦或手機,拿著一份PPT就夢想著天使輪、A輪、B輪、套現……連上市敲鐘都省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場財富“博傻”。


在創業的光環裡,夢想、拼搏、執著……這些雞湯在財富內核的驅動下變得很弔詭,天天談創業和改變世界,心中的理想世界是什麼,既沒有長遠的願景,也沒有踏實的商業模式,就是拍腦袋想個點子,然後做個漂亮的ppt,開始釣魚投資人,開啟了賈躍亭的“成功模式”。


12年前,京城IT四少走上前臺的時候,至少還都身懷絕技,算是少年英雄。可是如今的年輕明星們,都是李昕澤、王凱歆和胡振宇這樣的。譬如李昕澤說“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就沒有辦法瞭解互聯網。”


還有最近火的00後CEO喻言,她在節目中說自己的產品是“共享商城,簡單地說,就是集馬雲和馬化騰兩大電商平臺為一體。”還順便鄙視了一下成年人,“當我拿幾十萬上百萬的投資和獎金的時候,很多成年人還在打著王者榮耀,拿著基本工資,過著十年如一日生活……”


事實上,喻言的“諾亞大陸”,說白了就是個平臺化的微店,這種產品能掃出好幾千個。更可怕的是那位李昕澤,他的“崇才科技”是個什麼公司都說不清,只用QQ辦公、跟小夥伴們販賣一下情懷之外,所謂的產品駁雜無序,他還美其名曰,“老羅是大忽悠,我是二忽悠”。


而在創業年齡層的另一端,是焦慮中年人尋求財務自由的救命稻草。羅振宇是這些人的教父,連續三年的跨年演講,不停地把常識變成新詞,巧妙地利用中產的焦慮,讓人喝下拌著春藥的鴉片。


在他的鼓動下,這一年我見到不少做生意或者原來事業有小成的人,突然打了雞血一樣要投身互聯網創業。哪怕這個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不管是否知道什麼叫區塊鏈、科技金融,也不知道什麼叫文化產業,憑著興趣跟風而動,幻想著自己是風口的那隻豬。


風不會一直吹,連鳥兒都有折翼的時候,何況是豬?


以茅侃侃的死亡感懷“創業不易”的,好多是這些人。我也寧願相信,這種扭曲的浪潮,將茅侃侃這樣的天才少年推向了創業明星的荊棘之座。他是一個出色的極客,但是卻承擔了企業家的期許,當社會上渲染的“成功”僅剩CEO模式,媒體和資本都在追逐此類明星,文人學者、技術極客紛紛跨界,這些油膩中年、懵懂少年的目標怎可能不發生偏移?


除了科技能力上的領先,創業還包括對商業和人心的洞悉,以及超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這些往往不是少年就能具備的,還有像我這種除了財務自由的夢想、只會紙上談兵的中年人也往往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對真正的創業者往往心懷敬畏,但現實卻往往是投機者拿著ppt在盡情忽悠,想出點子後拿著A輪的錢撒一圈,套現、走人。


以共享單車為例,或許最初的夢想很好,但是十幾家公司殺進這個短時間內看不到現金流的修羅場裡,瘋狂補貼鋪車之後,還沒看到誰笑到最後,倒是一幫人先哭起來。還有什麼“無人貨架”、在滴滴專車上投放零食貨架的“魔急便”(據說已經獲得6000萬元的A輪融資),絲毫不考慮高昂的運營成本、盜竊風險,大幹快上,套現之後哪管洪水滔天。所謂老一輩創業者們,還都是奔著把事兒做成,幾輪融資、上市,變成企業家。而最近見到的很多創業者們,已經不談上市,而是直接聊B輪、C輪的估值套現,我指出一些商業模式的漏洞和運營的問題,得到的回答居然出奇的一致,“商業模式都在探索中,根據市場再調整”,彷彿拿著別人的錢做自己的商業實驗天經地義,賠了錢與自己無關。


如果真的如此厚顏無恥,茅侃侃恐怕也用不著死了。以他的天分和名望,只要靈活一點臉皮厚一點,完全可以如狗熊掰棒子一樣,做砸一個再做一個,也不用把房子車子抵押了給員工發工資,多學學提高融資能力,早點套現,走上成功巔峰扮演人生導師,收割投資人和各種韭菜的錢就夠了。


真誠執拗如他,偏偏學不會這些。


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到處佈滿了咪蒙式的毒雞湯,那位00後CEO鄙視的“拿著基本工資,過著十年如一日生活”,難道不應該是這個世界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嗎,“詩與遠方”固然重要,但不該建立在鄙視誠懇踏實的日常生活之上。別被媒體的神化光環和財富故事迷倒,也別被資本的嗜血和逐利衝昏頭腦,更別被慾望和虛榮心帶著你走向一個並不存在的伊甸園,創業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為其真正的創造力、對商業和管理發自內心的熱愛,我曾引用過里爾克寫給青年詩人的建議,給創業者依然適用: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你要在自身內挖掘一個深的答覆。若是這個答覆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夠以一種堅強、單純的“我必須”來對答那個嚴肅的問題,那麼,你就根據這個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


當創業的泡沫褪盡,脫去財富慾望的外殼,依然熱愛創業的人,才稱得上英雄。


致哀茅侃侃,這篇就不開打賞了。

我是非典型佛教徒

針砭時弊,不捨慈悲

理性思考,不許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