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微玊髓真經前部上下冊後部上下冊劉伯溫地理全書

風水領域,名人輩出,著述甚多,為風水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東晉郭璞,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被尊為風水鼻祖,其明確的思想體系及理論精髓一直為風水界遵從和應用。唐楊筠松以其理論與實踐同輝的非凡造詣成為無可置疑的曠古大師。

張子微玊髓真經前部上下冊後部上下冊劉伯溫地理全書

張子微玊髓真經前部上下冊後部上下冊劉伯溫地理全書

宋朝國師張子微:根據多年掌管皇家風水檔案的閱歷和研習風水典籍的體會,將漢至唐1000多年間帝王將相的名墓和風水得失詳加列舉並系統分析,著成了《玉髓真經》,此書一出便成為風水實踐中具指導意義的不朽名著,對後世風水師產生較大影響。

目錄

玉髓真經序

玉髓真經總序

玉髓真經發揮序

五星龍髓第一

水星

天門水

天池水

平岡乾溼地

地池水

行地水

漏腮水

平地水

浮木水

潑火水

淘土水

明朝劉伯溫所著的《地理全書

張子微玊髓真經前部上下冊後部上下冊劉伯溫地理全書

張子微玊髓真經前部上下冊後部上下冊劉伯溫地理全書

“卷一龍法”解密。

中國的山水龍脈有三大主脈:長江和東海夾住南幹龍;黃河和長江夾住中幹龍;黃河和鴨綠江夾住北幹龍。所有龍脈都從崑崙山發源,長江、黃河、鴨綠江是三大界水。

可以用樹的形狀來比喻龍脈的發展,由崑崙山出發,一直到潛入海底,龍脈有大幹龍、小幹龍;大支龍、小枝龍之分。在大幹龍分支的地方,一定有大星辰,或高大的山嶺作為小幹龍的祖宗。幹龍結穴,為都市所用;支龍結穴,為縣鎮所用。結穴之地必是兩河交匯的地方,但又不可是龍脈完全消失的地方,前方應有纏護、拱衛。龍有正旁、貴賤、長短、老嫩、真假之分。

龍有“開帳穿心”、“老嫩剝換”、“龍之迎送”之說。龍有三勢:山龍、平崗龍、平地龍(龍脈的立面形象)。龍有三落:初落、中落、末落(龍脈發展的部位)。龍有十三格:生、死;強、弱;順、逆;福、病;劫、殺、兇(龍脈的健康情況)。龍之受穴有三格:中出、左出、右出(好似人的脊柱歪斜的程度)。龍的入首有五格:直、橫、曲、飛、潛(要結穴的山脈停下來是的形象)。龍穴有十二脈(路):正、偏;大、小;長、短;高、低;曲、直;斷、續(結穴所在之脈的細部形象)。龍之結穴有五局:朝水局、環報局、聚水局、去水局、無水局。

“卷三砂法”解密。

砂如果厚實,人會豐滿;砂如果秀麗,人會尊貴;砂如果聚攏,人會團結;砂如果綿長,人會剛勇;砂如果明朗,人會通達;砂如果順達,人會孝敬。反之則不吉。但是,砂的形態變化多端,沒有定規,它們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如何點穴。如果點的是真穴,就能使遠山變近,高山變低,醜山變美,去山變回來,斜山變端正。只有在穴附近的砂才對穴有影響,遠砂則不用去考慮。砂分福、貴、賤三格。

“輯要卷之二”解密。

是山不稱為山,卻稱為龍,是因為龍能夠潛入深淵、飛上高天,能夠大小屈伸變動,使人感到變化莫測。而山沉到江底、沒入海中、產生雲彩、形成風雨,和龍很相似。尋找龍脈一定要尋找主幹,不要僅僅依賴死板板的龍形知識,要找出龍之氣脈所在,不要去在乎是否有星峰,或者是否有剝換。山的形貌雖然在地面,但地面的精魂還是屬於天上的星光,識得星辰的光芒才是真正的把握了龍之氣脈。龍脈到頭會結穴,龍脈如果從左邊來,穴位應該在右邊,因為龍脈迴環之後才會入首。屬於乳突的穴位,最怕風吹。如果有風從缺口吹入,那麼居住在這裡的人就要絕代滅種。屬於窩鉗的穴位,則最忌諱頭頂上有水流過來。能夠界水藏風的,即使不合於星卦,其體魄也健壯。但如果風吹水劫,即使合於星卦,也難免有禍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