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心觀石之「於是臉皮厚了

記得還是06、07年左右,當時我玩印石差不多近三年,因為看得多,學得多,買的也不少,逐漸在杭州本地的石友圈與網絡論壇有了點小名氣,頗有幾個石友以我馬首是瞻,指哪兒打哪兒,好不威風。我的內心,難免是有點得意的。

蓮心觀石之“於是臉皮厚了


可就在這樣的場面下,我偏也出了洋相。當時我看中了一座黃色的彌勒圓雕,外形擺滿,通體勻淨,肌理間隱喊均勻細密的蘿蔔紋,我通過色氣與質感判斷應該還昌化凍石,一問主人家,果然達是昌化田。要知道純黃的昌化田浮雕已屬不易,圓雕純黃且純淨的作品更是難得。一問價格,達約1萬五千元,雖然當年這價格並不算便宜,但還在我的承受範圍內,便興奮的將它拿下。可在之後與石友的品鑑中,便有人質疑,昌化沒有這麼幹淨的石頭,會不會東西不對。我當下心一涼,拿刀在石材底部不顯眼的角落點了一下,竟不吃刀,我“嗡”的一下,腦中一片空白。好在與我一同組織活動的大哥當場接過石頭,幫我擺平了這事兒,倒也沒損失啥錢。事情雖不大,但對彼時的我打擊卻不小。既有對自我眼光可以的否定,又恐懼來自外界的閒言碎語。感覺被倒下的招牌砸了個七零八落的我,有好一陣子閉關自省,沒敢在市場走動。事實證明,一切盡是自己太過玻璃心,你自覺天大的事,別人臉閒談都興趣缺缺。太陽照常升起,我也只得再度出山。……時隔十數年,當下的我心境自身截然不同,卻不由得對印石產生了一種敬畏感。說到底,石材的特質也好,後期變化也罷,最重都將由它自身講述,並不以我們的主觀意願轉移。既有人說,神仙難斷寸玉,我們平常人,又何必太過糾結某次的對錯呢。


蓮心觀石之“於是臉皮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