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心觀石之小議石材求大的問題

毫無疑問,石材的大小必然影響它的價值。一般賞玩印石對材質大小的要求相對較為寬鬆,個人認識以盈盈一握,適合把玩為宜,並非越大越好。然而真論及收藏,以高、精、尖為要求,自然是同品質下越大越好。或有人會質疑大材的“實用性”與“美感”,實為庸人自擾。因“實用性”本因用途而異,譬如玉璽對皇帝而言是實用品,而對一般百姓卻是不實用的,之於收藏極端體量的材質,其“實用”則主要體現於展示稀缺性。至於“美感”更是無需多慮,需要在意的僅是搭配適宜的工藝,石材之大本是無罪,錯的只是人未能將之利用好而已。

越大越好於收藏本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標準,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有人將“大”粗暴理解了。在我剛接觸印石的2000年前期,市場將3.0正方視為標準“大章”,其後降格為2.5正方,然而不管是升格或下浮,這一指標都是沒有意義的,而簡單量化標準背後,隱藏的多是水準不甚高明店家的商業目的。且不說不同產地、礦脈、成分的印石成礦規律與礦脈大小有著顯著差異,體量的比較更不能拋開品質標準而定。譬如說,我曾於福州一位資深店家手上賞玩過一方約3.0正方7釐米高的白芙蓉正方章,雖然在白芙蓉中,這樣體量看似“平平無奇”,然而結合其高度結晶的質地,與端正成方的器形,幾可以說它是白芙蓉中的典藏重器。
蓮心觀石之小議石材求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