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化工產業,下狠手整治沿江汙染

【青蛙化工網訊】近兩年來,湖北省宜昌市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這一強市之基、立業之本、轉型之要,加速“五大轉換”,強力推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速理念轉換

宜昌市在前些年工業化、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依託磷礦資源富集、能源充沛、水運成本低的優勢和市場需求旺盛的機遇,形成磷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等主導產業,化工產值一度佔到宜昌市工業產值的近三分之一、湖北省化工產值的近三分之一。但粗放發展方式也導致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安全環保隱患時刻威脅著長江生態安全。宜昌市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領發展轉型。兩年來,該市以“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突破口,強力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轉、搬,去年一年關停化工企業25家,以壓倒性力度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在這方面,最具標誌性變化就是化工產業轉型“堅冰已破”,化工產值佔工業比重下降到19.8%,精細化工佔化工比重提高到30.2%。

加速動能轉換

一方面,宜昌市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優化提升舊動能。市級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引導30億元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工業技改三年行動”,今年將完成技改投資700億元以上,確保工業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不低於50%。另一方面,加快發展新興產業,著力打造新動能。一季度,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7.5%,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1.4%;“互聯網+”融入多行業各領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方興未艾。關注青蛙化工磷化工專題。

加速結構轉換

瞄準宜昌市地域、經濟、結構等層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城鄉區域經濟佈局,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從產業結構看,偏重的結構正在調優,科技含量、附加值正在調高,集約發展正在調密。去年宜昌市第三產業增長9.5%,高於GDP增速,佔GDP比重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1.9%、提高2.5個百分點。從投資結構看,儘管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下降,但結構在不斷優化,實體經濟項目投資佔比上升。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佔全市比重分別達到43.4%、38.7%,較去年同期分別提高3.8和29.3個百分點;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佔到總量84.5%,比去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看,最具趨勢性的變化就是“消費升級加快”。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2%;外貿出口增幅較同期提高29.1個百分點;接待遊客1591萬人次,增長21.1%;旅遊收入達161億元,增長32.7%。

加速效能轉換

該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企業提升勞動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稅收佔財政收入比重提高9.7個百分點;實體經濟稅收與土地稅收佔比由2016年61∶39調整為78∶22。去年,各項存款餘額3494億元、淨增364億元、增長11.63%,各項貸款餘額2745億元、淨增392億元、增長16.64%,均穩居全省第二,人均存款和貸款居全省首位;一季度全市不良貸款率僅1.30%,比年初下降0.47個百分點,比同期下降0.54個百分點。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9.3%、6.5%,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淨增11天。民生保障在脫貧攻堅中持續改善,一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6%,高於GDP增速。

加速機制轉換

在質量考核上,宜昌市加大化工產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生態環保等考核權重,探索實行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考評。《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分解到宜昌自貿片區的165項任務,60項已落實、105項正在加快推進;國務院明確的前兩批自貿區112項改革經驗複製推廣任務,宜昌自貿片區已落實81項,正在推進31項,並形成了首批16條自主創新措施。目前,宜昌市正聚焦制度創新和產業發展,力爭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環境、法治建設等領域尋求更大突破,加快把宜昌自貿片區打造成三峽區域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紮實推進多審、多評、多驗、多證“四多合一”改革,探索推進“多管合一”“多規合一”。

在“五大轉換”的基礎上,宜昌市盡全力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雙核驅動、多點支撐、協同發展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使全市經濟快速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青蛙化工網(Qwchem.cn),關注你的化工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