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暴力傾向」?他的身體可能缺少這種刺激!

孩子有“暴力傾向”?他的身體可能缺少這種刺激!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偶爾發生咬人,踢人,甚至揮舞小拳頭打人等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

這是他們成長髮展的必經階段。

但是,一下幾種情況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1、 孩子經常在幼兒園或學校打人、踢人、推人。

2、 無故咬人發洩。

3、 虐待寵物。一般情況下,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可是有些孩子不這樣,他們以虐待小動物為樂趣。

4、 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突然大發雷霆或者摔東西,並整天都怒氣衝衝或暴躁不安。

孩子有“暴力傾向”?他的身體可能缺少這種刺激!

在外人眼裡,這樣的孩子容易被定性為“熊孩子”。

但家長和老師,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孩子“暴力傾向”產生的身體,並進行心理干預。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身體機能訓練,有效減少和孩子暴力行為的發生。

“暴力孩子”需要進行本體感覺鍛鍊

很多所謂的“暴力孩子”從本質來說,就是他們的身體非常渴望得到刺激。

孩子有“暴力傾向”?他的身體可能缺少這種刺激!

這類孩子,比正常兒童需要更多的身體刺激,如果沒有機會奔跑撒野,而是被關在教室,他就會因為壓抑而採取極端行為去宣洩。

而有些孩子平時玩起來會顯得特別粗暴,重手重腳;總是故意地去撞東西;總是被評價多動或者“很野”;抓握很用力,比如拿勺子鉛筆總是死命地拽著的感覺;控制不住地喜歡去和他人發生肢體接觸,沒有個人界限意識……這樣的行為,也是尋求身體刺激的表現。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以上大部分情況,那就要意識到,對於這樣的孩子,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管教,而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本體感覺鍛鍊。

給“瘋玩”一點點約束

這一類孩子有個共同點,就是精力出奇地旺盛,每天只要醒著就奔、跑、跳,一刻不停。很多家長經常嘗試讓孩子停下來、靜一會,但常常適得其反。

首先,這類孩子就需要更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去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運動知覺”的刺激。

這就好比他們身體是個熱氣騰騰的開水壺,我們不該用蓋子去蓋住,而是需要提供條件讓蒸汽排出。

主動重物運動

孩子有“暴力傾向”?他的身體可能缺少這種刺激!

這是很多專業機構都會採用的方式,就是通過重物運動增加對孩子肌肉關節的刺激。

這類運動其實在家、在學校完全可以自己做起來,比如,搬書、拎有分量的袋子,推裝滿物品的箱子等;推牆、對著牆做俯臥撐;拔河,單人的話可以拉綁在門上的繩子。

針對咬人特別厲害的孩子,我們還可以提供這些機會:吹泡泡、吹小球、玩桌上足球的遊戲,這類運動的本質是給予孩子的肌肉關節一定力量刺激,讓他們的“本體感覺”得到感知,從而激發身體的自我調節。

被動壓力運動

一些家庭運動形式不僅簡單,而且容易讓孩子接受。

熊抱

孩子有“暴力傾向”?他的身體可能缺少這種刺激!

非常非常緊的“熊抱” 這對於大部分情緒易激動,特別是打人的孩子,不要一上來就教育,而是先給予一個“熊抱”,非常非常緊地抱住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冷靜下來。

兒童“瑜伽”

孩子有“暴力傾向”?他的身體可能缺少這種刺激!


這裡說的並不是專業的“瑜伽”,而是一些身體的調節方式。

比如,讓孩子趴著或躺著,用一個瑜伽球在他的身上滾動,同時根據孩子反應施加一定的壓力。壓力以孩子可以感受得到,但還沒排斥為最佳,這需要父母們自己操作時及時調整。

或者,讓孩子躺在一條毯子或者被子上面,一點一點像做熱狗一樣把孩子捲起來。卷的過程中,儘可能地把孩子包緊。這個不僅僅是鍛鍊本體感覺,對於前庭刺激(平衡性)也是很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