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現存最完整的明代王府靖江王府丨王府內號稱南天一柱的獨秀峯


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廣西桂林靖江王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所修造,共歷時20年建成,比北京故宮的建成時間還早34年。因地處桂林市的中心地區,素有“閱盡王城知桂林”之說。靖江王府佔地283畝,仿照南京故宮而建,建築規模宏大、氣勢森然,是我國現存歷史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共有12代14位明朝靖江王居住於此。

600多年前的雲階王陛和青石板路至今保存完好,它們不但是整個王府的中軸線,也是桂林市的中軸線,桂林整座城市就是以此為軸心,向四周輻射開來。

位於王府內的獨秀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為桂林城的主山,號稱“南天一柱”。明代靖江王府將獨秀峰作為鎮府之山,被譽為“天下諸藩所未有也”。如今靖江王府與獨秀峰同為“國保”,相互輝映,堪稱珠聯璧合,在全國極為罕見。

在獨秀峰的讀書巖上,還可找到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摩崖石刻真跡。“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千古名句正是源自於此,這幅摩崖石刻也由此成為桂林眾多石刻中的珍寶。

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曾將北伐的大本營設在靖江王府遺址,然而在4年後的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如今在王府獨秀峰下仍屹立有“中山長在”的紀念碑,表達了桂林民眾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和敬意。

清朝時期,靖江王府被改為廣西貢院,從這裡走出了4位狀元、585位進士、1685位舉人,其中包括了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歷史上最後一位“三元及第”——臨桂人陳繼昌,被譽為桂林的文脈所在,貢院現已被闢為廣西科舉文化陳列館。

靖江王府的城牆全部採用巨型方料石砌成,厚5.5米,高近8米。城牆開有東南西北四門,在城南的正陽門上有清代兩廣總督為表彰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陳繼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

王府大而空曠,高樹甚多,連天蔽日。樹幹之上爬滿茂密的藤蔓樣綠植,更顯廕庇。關於靖江王府樹木的三怪,一是所謂夫妻樹,榕樹與槐樹緊緊懷抱生長,看似一棵大樹一般。二是夫妻樹之間有隆起物兩處,像極龍頭龍尾。三怪是兩棵緊鄰的桂花樹,一金桂一銀桂,一開金色花不結籽,一開銀花而結籽,金童玉女也喜歡樹木,尤其是大樹。似壯年,似老者。每一棵樹,都是尊者。

1996年,王府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今,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廣西師範大學已經遷至新區,僅留少數單位,靖江王府也榮升5A級景區, 據載,“自秦置郡以來,公署在獨秀峰下,漢晉隋唐宋元,雖郡名更新不常,而故址猶存。”細分歷史,繁華流彩,興衰榮敗,數百年滄桑浮沉。


王城內早已物是人非,而獨秀峰浩然屹立,雖龍脈雖隱,而文脈仍存,以“南天一柱”的風采撐起王城、桂林、廣西乃至整個大西南的歷史與文明。 鼎鼎大名獨秀峰!必須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