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巨大兒」,真的值得高興嗎?

最近,明星嚴屹寬喜得“八斤七兩”愛女,在妻子產後第一次時間在微博跟粉絲報喜,母女平安,並感恩妻子。

喜得“大胖閨女”本該是值得高興的。

但同時,“巨大兒”再度引起大家的關注。

圍觀嚴屹寬妻子杜若溪在孕期6個月後,寶寶就已經超重了。

到了孕晚期,杜若溪的腳開始腫脹,黑色素沉澱嚴重。

胎寶寶過大,還頂到媽媽的胃,沒晚胃裡翻江倒海的燒心想吐,整夜翻來覆去睡不著。

尿頻尿急、大汗淋漓、呼吸困難、睡覺打呼,所有症狀都比其他的孕婦要嚴重。

因為寶寶過大,杜若溪最後還不得不“挨一刀”剖腹產。

雖然最後順利誕下寶寶值得高興,但是孕期的辛苦以及“巨大兒”的風險也是挺大的。

生了“巨大兒”,真的值得高興嗎?

生“巨大兒”有風險,需謹慎!

怎麼界定是“巨大兒”?

如果孩子的出生體重超過4kg,就被稱為“巨大兒”,同時意味著孕媽的生產過程難度可能將會增加或者更加曲折。

和喜歡胖孫子的老人家不同,產科醫生就不太喜歡“巨大兒”,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過大生起來比較麻煩,發生難產的幾率會很大。無論對大人還是寶寶的影響都很大。

生了“巨大兒”,真的值得高興嗎?

“巨大兒”有哪些風險?對於媽媽來說,容易出現以下的問題:

1,生不出來。

“巨大兒”可能導致嬰兒在產道中楔入,導致產傷;有些寶寶容易導致頭部出來了,肩部卡住出不來的情況,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窒息的風險。

2,嚴重撕裂(側切)。

寶寶過大,容易的導致在生產的過程中過度的撐大媽媽的產道,導致容重的撕裂,或者需要側切才能產出。要知道無論是撕裂還是側切,事後都是非常痛的。

3,產後出血。

巨大兒產後,會增加子宮肌肉收縮乏力的風險,這可能會直接導致產後大出血。

4,子宮破裂。

特別是二胎的媽媽,如果之前有做過剖腹產或者子宮手術,那麼巨大兒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一旦出現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生了“巨大兒”,真的值得高興嗎?

作為巨大兒的寶寶來說,也有可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據統計,巨大兒寶寶出生後容易出現血糖偏低,兒童時期容易肥胖,長大後容易發生代謝綜合徵容易比正常人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

所以,為了寶寶和自己,孕期一定要注意定期產檢和控制體重。孕期注意保持營養均衡、防止營養過剩,同時注意鍛鍊。

冠親嬰語學堂:讓你度過快樂孕期,教你如何科學育兒。

淘寶搜索·用心打造守護寶寶健康的紙尿褲、成長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