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張家界

張家界是湖南省轄地級市,原名大庸市,轄2個市轄區(永定區、武陵源區)、2個縣(慈利縣、桑植縣)。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區腹地。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1982年9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7年12月24日,入選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土家三下鍋

土家三下鍋,又名張家界三下鍋,是張家界頭牌招牌菜,2009年榮登“湖南14市州故鄉菜之首”。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血豆腐

血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對於缺鐵引起的貧血有較好的作用。食物中的鐵可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主要存在肉、禽、魚、動物血中,吸收不受消化液或其他食物因素影響,吸收率較高,約為25%。而非血紅素鐵必須先在胃酸作用下還原成亞鐵離子才被吸收,而且吸收率受其他食物因素影響,如蔬菜、穀類、茶葉中的磷酸鹽、植酸、單寧等,吸收率一般為3%~8%。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谷、豆、蔬菜、瓜果等植物性食物中。有的食物也能幫助鐵的吸收,比如“肉、魚、禽因子”、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等。因此,缺鐵引起的貧血可以多吃一些含鐵豐富且吸收率高的動物血、肝、肉、禽、魚。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巖耳燉土雞

每到一地旅遊,總是想著捎點當地的土特產回家。張家界是一片神奇美麗的土地,大山賜予我們許多美食。從張家界買的野生免洗巖耳,巖耳又名石耳,古時為貢品,泡發並清洗乾淨後與土雞同燉,僅加香蔥與薑絲點綴,稍放食鹽調味,湯頭鮮香而醇厚,是一道滋補的湯水。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合渣

歷史上,合渣又名“懶豆渣”,因為在當年那兵荒馬亂的時候,糧食非常缺少,很多人都吃不飽肚子。而合渣的出現,真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更曾經一度流傳“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合渣已經不是救命用的主食了。但是很多人還是忘不了吃合渣的日子,於是,很多餐館都把它當成一道特色菜,讓大家品嚐。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菊花心柚

菊花心柚果肉淡紅色,甜酸適中,營養豐富,是柚類的一個優良品種。源於清代秀才胡光桃家。最早產於大庸縣西溪坪鄉胡家河村。菊花心柚屬芸香科常綠喬木。迄今已有130多年曆史。果肉淡紅色,柔軟汁多,脆嫩細膩,含糖量為17%,吃起來清香味美,甜酸適中,品質優佳,可與著名的廣西沙田柚媲美。大庸菊花心柚有耐貯藏的特點。此柚於十一月中旬成熟大庸菊花心柚對於土質和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要求很嚴格,一旦改變條件,柚的品質則下降。剛採摘回的柚子,味道偏酸,經過一段時間貯存,反而口味濃甜。可貯藏半年以上,仍保持清香味美。菊花心柚不但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等功效,還味美可口,營養豐富。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醋蘿蔔

醋蘿蔔土家的一種特殊美食,一到寒冬臘月,土家的許多主婦就會將早已準備好了的瓷壇洗淨,往裡面倒些夏日裡自制的剁辣椒,加點切得細碎的蒜或姜,再放入一小匙醋,這樣“醋蘿蔔”的調料就全放齊了。將白蘿蔔切成薄薄的片或細長的條,然後置入瓷壇中,不出半月,一小壇香脆可口的“醋蘿蔔”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了。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豬血稀飯

豬血稀飯是張家界的特色小吃,起先是作為土家人祭祀祖宗時用的食品,每年三月是土家人祭祀白蒂天王的生日,廟祝的時候煮豬血稀飯,參與祭祀的人每人都要吃一碗...

湖南美食——張家界站

泥鰍鑽豆腐

泥鰍鑽豆腐又名貂蟬豆腐、漢宮藏嬌、玉函泥,以泥鰍比喻奸滑的董卓,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鑽入冷豆腐中,結果還是逃脫不了烹煮的命運。好似王允獻貂蟬,巧使美人計一樣。泥鰍鑽豆腐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中國除西部、西南部省份外,多有製作。此菜豆腐潔白,味道鮮美帶辣,湯汁膩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