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熱點」2018德國發展藍皮書發布

點擊上方“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可訂閱哦!

2018德國發展藍皮書發佈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導語:

聚焦“默克爾4.0政府”的內政外交走向,由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18)》今天在滬發佈。

如何看待“默克爾4.0政府”的內政外交走向?報告為觀察德國提供了一個綜合視角。

外交:“立足歐洲,放眼全球”

報告指出,經過漫長的組閣過程,德國終於組建了一個穩定的政府,但也必須看到,雖然德國政治格局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依然算是穩定的,但較之自身以往情況,則穩定性中侵入了某種脆弱性。

這一切都是由德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功崛起造成的。德國另類選擇党進入聯邦議院以及幾乎所有州議會,使得德國政黨格局更加碎片化,如果主流政黨無法從另類選擇黨那裡贏回流失的選民,那麼,

未來組閣的僵局還會重演

有鑑於此,本次大選的兩個輸家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在組成聯合政府後,把國內政策的重心放在了民生的問題上,重點解決國內社會分化問題,力求重塑德國社會的團結。

雖然德國的經濟實力給了新政府財政上的行動餘地,但新政府能否在未來三年多時間裡,在國際形勢不確定背景下,保持德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使底層民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安全感,是擺在新政府面前的現實挑戰。

與此同時,德國政治精英比以往更加認識到德國在這個日益不可測和不確定的世界格局中的責任,但它也知道其能力極限所在,在美國變得不那麼可靠的背景下,它把重心放在了重振歐盟上。

正如英國曆史學家蒂莫西·加頓艾什所寫,德國需要有“全球思考、地區行動”,這是指德國的全球角色只有通過歐洲才能發揮。為此,《聯合執政協議》強調了“歐洲命運自主論”,並把歐盟的覺醒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但是,歐盟依然面臨著各種內外挑戰,例如,在難民問題上的東西分歧,尤其是歐盟與波蘭、匈牙利在法治等問題上的分歧以及在財政問題上的南北分歧。

目前,在德國再次組建大聯合政府後,歐盟可以說迎來了改革的“窗口期”,但是留給德國與歐盟的時間並不多,因為夏季過後,歐盟就會進入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的競選階段。如果不能在英國脫歐、歐盟改革等議題上儘快取得突破,無異於又會給歐盟內的民粹主義勢力提供新的競選彈藥。

政黨體制碎片化程度加劇

報告指出,2018年1月26日,聯盟黨與社民黨正式開啟組閣談判,這次主要採取密談的方式進行。2018年2月7日,各方就組閣協議達成了一致。基民盟首次在黨代會上對組閣協議進行表決,基社盟則是通過理事會全體表決。

而社民黨同四年前一樣,經過內部深入討論後,進行黨內公投表決。3月4日,社民黨通過黨內公投表決,宣佈同意與聯盟黨聯合執政。此次表決的參選率達到78.4%,66%的社民黨黨員投了贊成票。3月14日,默克爾第四次出任聯邦總理。

社民黨雖然沒能達到一些政治目標,比如廢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以及引入公民保險,但是作為聯合執政夥伴意外獲得了6個部長職位:除了勞動部、家庭部、環境部和司法部以外,還有至關重要的財政部和外交部。

聯盟黨失掉關鍵的財政部尤其遭到了聯盟黨政客的激烈批評。在聯盟黨內部還有個別人對默克爾的談判結果表示不滿,另外還有人呼籲在部長職位分配上進行人員變更。在基民盟秘書長陶伯辭職後,默克爾提名薩爾州州長克蘭普-卡倫鮑爾為新任基民盟秘書長。

談判結果宣佈後,社民黨內部紛爭持續升級。黨主席舒爾茨出爾反爾,有意在新一屆政府內閣中擔任外交部長。為避免黨內人士的反對,他宣佈辭去社民黨主席職位,推選社民黨聯邦議院黨團主席納勒斯為他的接班人。

這一舉動引起了時任外交部長、前任社民黨黨主席加布里爾的強烈不滿,他指責舒爾茨公然違背承諾。尤其在黨內迅速形成一股反對舒爾茨進入政府內閣的強烈抗議力量。不久之後,他迫於壓力再次宣佈放棄外交部長職位,以避免給黨內公投造成負面影響。

總之,2017年聯邦議院選舉之後,聯邦政府不僅經歷了耗時最長的組閣過程,其間還伴隨著極其激烈的黨內紛爭,尤其發生在社民黨內部。這表明,德國的政黨體制至少在聯邦層面未能實現選民決定的組閣形式。德國政黨體制碎片化程度日益加劇,將極有可能導致在未來也發生複雜又漫長的組閣談判。

經濟連續四年穩定回升

報告指出,2017年德國經濟保持了連續四年的穩定回升,且回升勢頭有所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為32672.6億歐元,同比增長2.2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1.89%,第二產業增長2.41%,第三產業增長1.99%。雖然第一產業增長強勁,但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甚小,對整體經濟運行的影響甚微,經濟回升的動力主要來自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若干部門。

可以發現:第二產業的增長動力依然來自建築業,2017年,其增長率達到5.87%,遠高於國民經濟其他部門;製造業顯露回升跡象,其1.77%的增長率雖然低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平均增速,但扭轉了2016年增長率下滑的走勢;

第三產業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公共服務、教育與衛生業以及貿易、交通與餐飲旅館業,這兩個部門的增加值在2017年分別上升了2.74%和2.82%;第四,第三產業其他部門的增長率均低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平均增長率。

可以看出:2017年,德國經濟的持續回升主要得益於建築業,公共服務、教育與衛生業以及貿易、交通與餐飲旅館業的超比例增長;德國推進“工業4.0”和數字化進程的生產效果尚未完全顯現,有待觀察;

建築業持續擴張的勢頭和量化寬鬆政策有關,在未來勢頭將有所減緩;公共服務、教育與衛生業的擴張反映了德國政府的政策取向,預計在今後若干年內仍能保持高於國民經濟各部門平均水平的增長;從貿易、交通與餐飲旅館業的擴張中可以看出德國經濟以及公眾對經濟信心的恢復,由此可望產生進一步的經濟增長活力。

國內難民問題凸顯

報告指出,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以來,德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敘利亞、伊拉克、非洲等地的難民。其中,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德國分別接收了89萬名、28萬名和20萬名難民。相對於德國8250萬人的總人口數而言,此番接收的難民群體數量相當龐大,使得德國儼然已轉型為全球第二大移民國家

難民危機對德國的邊境控制、緊急收容住所、基礎和醫療供給、難民登記過程、避難程序、難民相關的基礎設施、人員及其相應的職責、安全和懲罰等多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戰。為了讓這些外來難民儘快融入主流社會,德國政府修改、擴充原有的融入政策和措施,也推出了一些新的融入政策和措施。

德國政府自2015年起推出了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語言課程,幫助不同來源國、具有不同文化水平及職業技能水平的難民儘快掌握德語,達到他們所需的語言水平。從課程參與情況、考試通過率等數據可以看出,這些語言課程具有較高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隨著難民危機的爆發,大量難民湧入德國,相關課程位置不足、教師短缺等成為德國政府在制定難民融入政策時必須面對的問題。

語言是難民融入的關鍵基礎,掌握了德語,難民才有可能成功融入勞動力市場或接受所需的教育和培訓。反過來,難民的融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是否具有融入的動力緊密相關,工作移民相比難民一般都會更快、更好地融入。

因此,及早為滯留前景良好的避難申請者提供工作崗位與進入學校學習的機會,能夠為他們提供儘快掌握德語語言的動力。2016年起,德國政府為仍處於避難程序審理中的難民(安全來源國難民除外)提供了10萬個福利性質的工作機會,允許難民低門檻進入德國勞動力市場並積累工作經歷。但是,在打通融入課程與職業學校或大學方面仍顯示出不足。

此外,德國自稱是一個融入國家,然而許多現實的討論依然顯示出,與此相關的社會意識轉變還沒有完成。因此,如何加速德國本土的接納文化發展和意識轉變,成為難民融入德國社會的制約條件,因為只有接納文化得到發展和意識得到轉變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社會和諧發展。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數字經濟智庫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聚焦热点」2018德国发展蓝皮书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