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一場重要的年中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

7月份,一场重要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

7月份,一场重要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

7月份,一場重要的年中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會為今年下半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去年同期,201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還記得3月前,4月2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嗎?那次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結構性去槓桿”的口號,如今,3個多月過去,各部委已經紛紛交出答卷。

從結果來看,去槓桿的重點部門——地方政府和國企部門,已經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上半年中央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而三四線城市賣地收入創歷史新高,而國企方面,特別是央企上半年利潤創下歷史高點。

嗯,漲價去槓桿的總體效果不錯,至少地方政府和國企部門兩大債務主力部門的債務增速,在現金流增加的情況下,槓桿率出現緩慢逐步下降。從金融系統來看,以信託貸款為代表的表外業務大幅萎縮,影子銀行規模快速萎縮。

綜合來看,在目標導向要求之下,政府的執行力是剛剛滴!但是,進入今年下半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成為最大的變量,經濟環境面臨新的變局,政策會不會進一步調整,各界都在等待7月份會議給出進一步明確方向。

4月2日,結構性去槓桿開始

2018年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槓桿”,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劃定基本思路。要以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儘快把槓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槓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說的通俗一點:

1、分部門:對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企業(國企和民企)、居民三大部門槓桿的好與壞,優與劣進行區別對待。相對地方政府和國企高槓杆風險而言,中央政府和民企、居民槓桿仍相對處於穩定狀態。去槓桿的重點仍然是地方政府和國企部門。

2、分類型:對不同債務類型也提出了要區別對待。貸款和債券、信託、資管等非標融資,其面對的債權人、市場敏感度和市場衝擊不一樣,其處置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適用於債轉股模式,有的則存在一定障礙,今後因就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3、分類施策,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情況,採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

地方政府去槓桿主要體現了增收

我們來看看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去槓桿情況。從開支兩條線上入手看執行情況,從收入角度安,現金流增加明顯,三四線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創下新高,而上半年中國財政收入也突破10.4萬億關口。而支出方面,中央不斷出臺文件約束地方政府舉債行為,不斷劃出紅線。

一、從收入角度來看,現金流增加明顯,中央和地方收入明顯增加。

1.上半年三四線城市賣地收入創歷史新高

今年上半年,數量眾多的三四線城市賣地行情繼續向好,成為支撐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大漲的主要原因。對地方政府而言,一次性賣地收入,是比財政收入更主要的收入來源。僅今年上半年賣地收入就與去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相當(佔比超過90%)的城市數量多達14個,絕大部分為非省會的三四線城市。

2、上半年中國財政收入突破10.4萬億元

財政部7月13日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91629億元,同比增長14.4%;非稅收入12702億元,同比下降10.8%。關稅收入1454億元,同比下降0.3%。

二、從開支角度看,中央不斷出臺文件約束地方政府舉債行為。

1.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

國務院辦公廳13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叫停那些規劃過度超前、建設規模過於集中、資金落實不到位等城市軌道項目,防止其加重地方債務負擔。

2.規範PPP模式

2018年年初開始,地方政府PPP模式退庫規模有所上升,但現在基本穩定下來。從 3 月份的單月 1.3 萬億回落到 5 月份的 4341 億,退庫項目數量也從 3 月份的 1258 個下降至 596 個,財政部 PPP 項目庫清理整頓的高峰期正逐漸過去。

目前財政部PPP庫中落地項目投資金額為2.6萬億,其中由地方政府承擔部分約佔5%,即0.13萬億元,地方政府財政承受能力足以支持PPP落地規模翻番式增長。

3.財政部下發34號文

財政部下發34號文明確要求,2018年堅決制止和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行為。要求建立健全“舉債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政府債務資金績效管理機制,推進實施地方政府債務項目滾動管理和績效管理。

4.財政部明確政府購買服務負面清單

財政部6月26日發佈《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負面清單,對政府購買服務內容作了全面、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嚴禁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舉債融資。

價格上漲利潤飆升國企去槓桿效果不錯

今年上半年,在價格上漲驅動之下,國企的槓桿率出現放緩,利潤增幅高於收入10.7個百分點,鋼鐵、石油石化、煤炭等重點行業利潤大幅增長。 嗯,雖然這個和市場理解的國企去槓桿不相同。但是,國企階段性的去槓桿,在環保督查積極出力之下,仍然取得進展。

1.央企上半年利潤創下歷史高點

國務院國資委12日發佈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877.9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當月,中央企業利潤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018.8億元,同比增長26.4%,創下歷史單月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資委監管的90多家央企中有37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58家效益增幅超過10%。從行業看,石油石化、冶金、火電等行業效益增速超過30%。

統計顯示,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11261戶,減少比例達21.58%,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標。中央企業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已全部完成,上半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340萬噸。

2.國企利潤主要來自“過剩行業”

國家統計局6月27日數據分析顯示,國內前5個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來源主要是鋼鐵、建材和化工等原材料加工利用行業。

其中,1-5月份,新增利潤較多的行業主要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增長1.1倍;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44.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27.7%;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2.6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8%。這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70%。

價格上漲是利潤增長的最重要因素。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1%,漲幅比4月份回升0.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4.3%,漲幅比4月份回升0.6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5月份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比4月份多4.3個百分點。

3.環保督查積極出力

回顧2018年上半年,環保限產成為影響鋼鐵、化工和建材行業市場的主要因素,從年後開始,環保督查專項行動、環保“回頭看”等多次在行業內刷屏搶佔頭條。除了鋼鐵大省河北,今年江蘇省環保限產以其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而成為影響行業的重要地區(徐州、連雲港、常州為代表)。

金融配套措施進一步壓縮影子銀行

在推動結構性去槓桿方面,金融配套措施也在積極推動。主要體現在去槓桿、去通道和去嵌套等方面發力。從上半年數據來看,影子銀行規模出現大幅下降,並且出臺進一步支持“債轉股”的措施。

1、非標大幅萎縮

金融系統體現防風險、去槓桿和金融改革的決心主要體現在,去槓桿、去通道和去嵌套等方面發力。隨著去槓桿政策的落地,以信託貸款為代表的表外業務擴張放緩,非標理財產品佔比下降,導致由此派生的存款及 M2 增速下降,去槓桿效果初現。

央行6月13日公佈的最新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增量統計數據顯示,6月新增社融總量1.18萬億,同比少增約6000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繼續大降至9.8%。從結構看,6月對實體發放人民幣貸款增加1.67萬億,同比多增2300億,但6月表外非標融資繼續大幅萎縮,委託、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三項合計減少了6900多億,同比少增9100億。當前大部分表外融資難以向表內轉移,是持續拖累社融的主因。

2、 支持“債轉股”

2018 年 6 月 24 日,央行宣佈定向降準 0.5 個百分點,意在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兩項工作,結構性去槓桿的政策色彩十分鮮明。其中,債轉股是國有企業去槓桿的重要舉措之一;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則體現了避免緊信用帶來錯殺的結構性政策意圖。

百萬用戶都在看

7月份,一场重要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

ID:quanshangcn

7月份,一场重要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