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之中國的高科技到底有多「痛「?

中美贸易战之中国的高科技到底有多“痛“?

4月美國商務部對發佈禁令,禁止中興使用美國的零件、芯片、技術,直至2025年,頓時中興一團混亂,國內輿論一片譁然。

中興說,此禁令將讓中興臨時性休克。實際上,不止是休克,如果真的發生,中興可能徹底玩完。因為,中興幾乎所有的主要業務都建立在美國人制造的芯片以及基礎軟件之上。

不只中興通訊如此,中國的電腦、手機、家電、汽車、高鐵、電網、醫療儀器、機器人、工業控制等幾乎所有與電子及計算有關的產品和行業都在使用美國人的芯片和基礎操作系統。

據《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分析》,我國絕大多數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佔有率為0。根據“中國製造2025”計劃,即使到2020年,我國的芯片自給率也僅到40%,2025年攀升至70%。在核心集成電路上,我國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受制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芯片之“痛”只是我國高科技之“痛”的一部分。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在2015年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我國的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超過50%~60%,新產品開發70%靠外來技術。儘管近年我國在高鐵、核電、大飛機、機器人、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高鐵軸承、核電主泵密封件、海上鑽井平臺定位系統、工程機械液壓系統密封、汽車發動機等重要零部件與關鍵材料80%以上靠進口。

其他統計數據更讓人觸目驚心。

作為工業的母機——數控機床,我國中高檔數控系統的80%,高檔數控系統的90%,高檔數控機床的85%還有賴於從國外進口。

高端醫療設備80%以上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材料或核心部件多數被國外公司壟斷。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市場、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均被外國品牌所佔據。

在引以為傲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的核心功率模塊從芯片到封裝全靠進口,數字信號處理器、膜式電容、專有電路與芯片等幾乎98%依賴從歐美和日韓等國進口。發動機動力組成、自動變速箱、電子電器、電氣系統等通用產品上,在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能源專用部件等部分關鍵、高精尖、高附加值和高利潤零部件產品領域上,基本都處於空白,幾乎都依賴進口。國內電機系統用耐電暈電磁線、絕緣材料、高轉速軸承、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薄膜電容、高性能磁鋼等關鍵器件與材料也主要依賴國外技術和資源。

2017年5月5日,我國首架100座以上的大飛機C919實現首飛,有國內媒體評論,這將打破波音、空客對大飛機的壟斷局面。然而,據專家透露,C919包括髮動機、飛控、航電、液壓等核心系統在內的70%的核心零部件均需國外購買,因此國外有人打趣C919是“攢出來的”大飛機。儘管波音、空客都走的系統集成的路子,但C919不足30%的國產化率的確讓國人尷尬。

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短板,源於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方面的嚴重不足。為此,國家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力求突破。但時不待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經對中國開始警覺並做出防範。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企業必將遭遇各種困難,過上一段苦日子。

備註: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請聯繫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機:13206174097

中美贸易战之中国的高科技到底有多“痛“?
中美贸易战之中国的高科技到底有多“痛“?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中美贸易战之中国的高科技到底有多“痛“?中美贸易战之中国的高科技到底有多“痛“?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