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大家好,我叫***,我來自福建省漳州市,我的家鄉可美了,有云水謠古鎮、田螺坑土樓群、長泰漂流…”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讀朱亞聖新書有感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從小到大,從求學到工作,你做過了多少次自我介紹?

無數次的介紹積累讓你對家鄉的風景名勝如數家珍,但是你所說的其實都是聲名在外,被大多數人所知道的熱門景點,至於深究家鄉的地方特色、故事歷史,你又能說出來多少?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作者朱亞聖,一個從業二十多年的記者,他用職業的筆觸,通過“地道”“風物”“山水”“遺存”四個部分一一記錄下關於漳州,關於家鄉的,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美。

書中的“吃桌”“吃街路”“水噹噹”“好料”…咋看之下,一時懷疑自己所知的詞彙量,還以為又是哪個“新鮮”的網絡熱詞,細讀幾遍,不禁會心一笑,這不就是閩南語嗎?閩南語作為中國的話種之一,必然註定了其無法像大眾語音刻書傳之,只能通過祖祖輩輩的口語相傳才不至於消失,而今,也能用大眾所知的文字寫出來,不可謂不驚喜。

書中《街角遇見“四仙女”勾起漳州民眾鄉愁記憶》提及,原於1986年2月,建在漳州市區內的勝利東路與元光路交匯的十字路口的“四仙女”城雕,在2003年被收置於龍海榜山鎮長洲瀋海高速公路漳州徵管所內,2016年7月22日,重新複製後落座在勝利東路與元光路交匯處(九龍公園西北角)。一直以來,身邊的朋友們都以為“四仙女”已經沒有了,直到看到這本書之後,我特地跑去看了下,原來“四仙女”只是換了個地方,換到了一個我們經常能看到的,但是卻被很多人忽視的地方,原來它們依然在城市的某個角落裡默默的陪伴著。

朱亞聖,一個土生土長的漳州平和人,開篇即述關於平和的一些些事情,“城隍廟的王維”“縣父王陽明”“結綵樓”“明、清、民國的街道”等等,都是作者的家鄉印象之美。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在說走就走的旅行時代,詩和遠方似乎更加的吸引你我,“風景在遠方,詩亦在遠方”,其實何必跋山涉水,費時費力,孜孜追求所謂的“詩”與“遠方”,“近處”也有你想要的風景和詩。


合上書後,我突然無比期待,迫切的想知道我的家鄉,我的家門口有哪些以往都被我忽視的“美”。湘橋,地處漳州市龍文區藍田鎮,一個典型的閩南水鄉,一條河貫穿整個村落,猶記得兒時每每下河釣魚撈蝦,總能有所收穫,甚至養蝌蚪也是每逢夏季必做之事。生於湘橋,長於湘橋,二十多年的時光,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就要遠離這個生我育我的“搖籃”,趁著尚餘時間尚有機會,或許我應該好好了解湘橋,以免陷入將來後人問及祖居之地一問三不知的尷尬。

一條河,將村落一分為二,一邊是西社,一邊是東社,“大夫第”“翰林第”“貢員第”“進士第”等十餘座歷經數百年的明清古建築均坐落於東社,坐東北朝西南,面朝湘江,一字排開,或五進或三進,規格結構大致相近,屋前石埕連接成片,旗杆矗立,飛禽走獸浮雕栩栩如生,依稀可見昔日風光繁華。

還記得小時候聽村裡老人家聊天嘮嗑,談及東社,皆言此乃古代富人區,富人、官人的府邸都建於此處,這才留下了今日氣勢恢弘成片的古厝群。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你在窗前望著朦朧的雨幕,看雨勢由大漸小;你說 你要到樹林裡看彩虹,聽到最後一絲細雨落入泥土的聲音,你飛奔下樹屋,我跟在你身後,瞳孔裡盛著一個小跑的身影。

雨後的樹林,鳥兒鳴囀,樹葉輕語,葉尖偶爾滴落一顆殘存的雨滴,猝不及防,打溼了你額前幾綹碎髮。你停下腳步,轉過身,滿眼是充盈的笑意,這雨滴真調皮。

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向遠方,你追著它在草叢裡跑呀跑;後來,跑累了,你終於和身於青草綿綿處沉沉地睡去,孩子,你慢慢來,蒲公英會等你的,我會等你的。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信息時代,拉近了距離,大家可以通過各種平臺看到世界各地的“美”,對於“那裡”有什麼風景故事興趣頗豐,甚至知之甚詳,可以侃侃而談,但是對於“這裡”對於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家門口”有什麼,只能略知一二,或者一概不知。

感謝朱亞聖的這本《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讓我知道了漳州原來還有這麼多“美”,原來我的“家門口”是這樣的“美”。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我的“家門口”——讀《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有感

《這裡的美讓你猝不及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