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私人訂製,感受的不僅是美食

个性化私人订制,感受的不仅是美食

混合奶油和慕斯

个性化私人订制,感受的不仅是美食

分裝果凍

个性化私人订制,感受的不仅是美食

為訂製蛋糕插花

个性化私人订制,感受的不仅是美食

冷卻中的半成品

食之篇

當電影《私人訂製》上映後,“私人訂製”一詞,掀起了新一輪的創業轉型風。電影院、私房菜、家裝市場紛紛打出了訂製牌。40年過去了,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人們開始厭倦工廠化,流水線上生產的食物,轉而追求私人作坊,小批量、家庭式、原料來自當地市場、傳統媽媽口味這樣的食品,就像回到工業化之前的社區,人們從自己所熟悉的糕餅店、水果鋪、肉店買那些日常所需的東西。

網絡平臺 四季追食

擱許多年前,“吃貨”不是一個褒義詞。而現在,“吃貨”變成了追求生活品位,生活精緻的代名詞。趙女士愛吃,也會吃。她會在“爛煮春風三月初”的日子,趕赴蘇州滄浪亭,與刀魚約會,享受那碗清湯寡水卻豐腴鮮美的刀魚汁面;她還會在稻粱俱熟的秋天,趕赴陽澄湖,與大閘蟹會面,體味“敖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的滋味。

如今,電商平臺、冷鏈物流的發展,使她足不出戶,便可享盡天下美食。早春,吃湖北的晚倫橙子;季春時節,吃蘇州東山的枇杷、楊梅,新疆的小白杏;夏天雨季到來時,雲南的菌子呼呼地冒出地面,來一份新鮮的松茸,用黃油煎了,也是不錯的選擇,秋天更是大閘蟹的季節。更有那來自僻壤山鄉的優質特產,也應有盡有,打開某寶,貴州的米豆腐、雲南的韭菜花、浙江的筍乾,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除了中國的,日本的北極貝、北歐的三文魚、加拿大的帝王蟹,只要動動手指,都可以買買買。

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17中國家庭餐桌消費潮流報告》顯示,2013-2016年,線上進口生鮮銷售額及進口率,以及各類生鮮進口產品的市場份額,每年逐步遞增,其中新鮮水果、肉製品、海產類,佔比較重。甘肅家庭偏好的生鮮種類基本以芒果、蝦類製品,海參為主。

由此可見,人們飲食需求的演變,也從滿足溫飽和必需品,上升為高層次的需求,追求品質、營養、多樣,便捷。生鮮類產品的環境生長,採摘週期,飼料肥料狀況,生產加工技術,分檢質控標準,運輸時效,賣家對生產源頭的控制能力,都是消費者所關注的新品質維度。

除了蘭州人盡享各地美食之外,蘭州的特產百合、白粉桃、優質牛羊肉,甚至釀皮、甜胚都隨著電商和物流走向全國,解了無數從黃河邊走出去的蘭州娃的鄉愁。

私人訂製 追尋特別的味道

40年來,人們經歷了從有啥吃啥,到想吃啥吃啥,再到不知道想吃啥的狀態。食物,已經脫離人們賴以生存的概念,更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

當人們開始厭倦工廠化,流水線上生產的食物,厭倦各種化學元素合成的食物,轉而追求體味食物本質時,劉曉敏和幾個姐妹一起開辦的烘焙工作室應運而生。

蘭州人接受西式甜品不過十幾二十年。當年品牌蛋糕店出現在蘭州街頭時,那種鬆軟、香甜的口感的的確確刷新了蘭州人對面包、蛋糕的概念。十幾年後,見識過更好的食客開始挑剔這種從生產線上的出品,他們開始留意產品的成份說明,開始拒絕各種非食物本源的添加成分。於是蘭州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像劉曉敏一樣的私房烘焙廚房。

他們利用網絡平臺,售賣自已的產品,亮點是手工製作,每一個蛋糕、每一個麵包,都是從製作者手中流淌,充滿了對食物的情感和溫度。在劉曉敏工作室,每天,她的手機都響不停,來自小夥伴的訂單信息讓她和她的小夥伴們,忙碌之餘也倍感幸福。

有了這樣的平臺,顧客想要定製專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蛋糕就成了可能。需要什麼提前下單溝通好,加上一點點主人公的故事和他們的創意,這份禮物不僅抓住了人們的胃,更是抓住了人們的心,也許多年以後,你會忘了當時甜品的味道,可你忘不了的一定是當時或高興、或激動、或淚湧的情感。

2018年1月2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口碑發佈了《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基於口碑、阿里、淘票票、餓了麼等數據,全方位洞悉了國民生活消費的最新趨勢。在與飲食相關的信息裡,報告顯示新生代(90後)逐漸開始成為重要的消費群體,其從小生活在獨立優越和開放的家庭環境中,崇尚多元化消費方式,追求獨立個性的消費,而購買力本身較強的70後以及80後則更願意享受生活,追求多元化的樂趣。

蘭州晚報記者周曉菲華曉婧/文華曉婧/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