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和一羣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電影《我不是藥神》還未上映就口碑爆棚了。在點映之後的一夜之間大家內心最柔弱的地方好像同一時間被戳痛了一樣。知乎、豆瓣也掀起了不少評論的高潮。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向韓國電影《辯護人》致敬。與其說是向《辯護人》致敬,不如說向苟活著的人致敬。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這是電影《我不是藥神》的海報。

這不是一個人。是徐崢和一群人。是徐崢和十五個人。

這十五個人有8個人戴著口罩。從佩戴方式來說,有戴在下巴上的,有掛在耳朵上的,有拿在手上的;從口罩的質地來說,有紗布的、有無紡布的;從顏色來說,有白色的,有藍色的?

這十五個人為何戴著口罩?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這十五個人有錢嘛?

沒錢,任何一個患上這種病的人,有錢也變成沒錢,一瓶能吃一個月的抗癌藥動輒四、五萬,如果說窮也是一種病的話,這種病是伴隨這些癌症病人終生的。他們服裝簡陋、他們生活樸素、他們把藥當成一日三餐,當然,比一日三餐還要重要,因為人可以少吃一頓飯,但不能少吃一頓藥,因為這是致命的。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這十五個人時如何生存的?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難才能睜開雙眼。”睜開眼睛難嗎?每個普通人清晨最自然的一件事在這些人身上卻那麼艱難,因為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會在哪裡。如果一個人連是否活著都還要擔心的話,還談什麼生存。活著,看似容易卻困難。苟且活著,苟且靠藥物維持活著,但鉅額醫藥費也是個大難題。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這十五個人為什麼會聚在一起?

因為徐崢扮演的程勇幫助他們找到了代替高昂抗癌藥物的產品。當生的希望被一個人點燃後,整個世界都明亮了,彷彿活著就是一件最美好的事情。但對於程勇來說,當一個人把生命寄託在你的身上,這責任已經不能用錢來衡量了,只能用人性來衡量。下圖是吃到便宜藥的小夫妻熱情地款待他們的恩人——程勇。眼神中流露出樸素的感謝是最催人淚下的。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這十五個人時單純的個人嗎?

不,絕不是單純的個人。他們有的是他人的丈夫;有的是孩子的媽媽;有的是救別人卻救不了自己的牧師……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身份,沒有一個人的身份是單一的,都是多重的,他們的病牽制的不是個人,是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下圖是當丈夫無藥可吃最終去世後,女人孤獨的、已流乾眼淚心已死的場景。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這十五個人靠誰維繫著生命?

靠程勇。由徐崢扮演。當程勇由一個藥販子真正轉變為為延續病友生命而努力的人後。人性的美妙之處才顯現出來。當一束美妙的人性之光照亮後,一簇的光亮也就來了,那個為病友而沉默的警察不正是另一簇光亮嗎?如果一簇聚集成一團,那光芒之處越來越多,這十五個人就不會減少了。徐崢,山爭大哥,從一個喜劇明星到一個敢於直面現實的監製和主演,也許跟程勇一樣,他也在轉變,轉變自己的角色,思考真正電影帶給觀眾的是什麼?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瞭解程勇,瞭解了這十五個人,你才會真正明白電影的名字——《我不是藥神》,你才會瞭解為什麼在殘酷無情的命運之下還堅強微笑的這個群體。當生命對你發出殘忍的呼喊後,我們需要靠勇氣對抗回去!

《我不是藥神》:和一群戴口罩的人站在一起需要多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