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要如何「窮養」,女孩要如何「富養」?

“窮養兒,富養女”,這句老話從古傳到今,成為很多家庭的“養兒準則”。然而,在人們接受這個理念的時候,卻往往以不同的理解方式來付之行動,有的家庭獲得了教育成功,有的家庭則走進了養兒誤區。今天,我們就要從心理學的角度透析這樣幾個問題:

·“窮養兒富養女”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為什麼要對兒子和女兒持不同的教養態度呢?

·家長容易走進的誤區有哪些?家長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男孩要如何“窮養”,女孩要如何“富養”?

第一個問題,關於“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它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首先了解這句話背後真正的含義是什麼。這裡的“窮”和“富”並不單純指物質生活,而是指教養方式。所謂“紈絝少偉男”,這和“窮養兒”的教育理念是相同的,窮養,就是要讓男孩子從小接受挫折教育,磨鍊堅韌不拔的意志、剛毅沉靜的性格,當他們未來遭遇苦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不向困難屈服,做一個威武不屈的大丈夫,而不是在富貴驕縱中讓孩子沉溺聲色犬馬,最後變成一個胸無大志,沒有作為的“紈絝子弟”。“富貴多淑女”的理念和“富養女”具有思想上的一致性,就是要讓女孩在優裕的生活環境裡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變得內心豐盈,氣度嫻雅,活出精緻和品位,變得優雅而知性,成為一個“窈窕淑女”,而不是在貧窮和艱辛的生活裡變得市井刻薄,追求虛榮浮華。

男孩要如何“窮養”,女孩要如何“富養”?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人們對兒子和女兒要持不同的教養態度呢?

因為在古代社會里,男女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男人的職責是經營事業,女人的職責是經營家庭。那麼經營事業,就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不畏挫折的勇氣,所以父母要通過窮養兒來教育出一個能夠擔當大任,為家族帶來榮光的“好男兒”;而女孩則被賦予成為一個持家有道的賢妻良母的社會期待,承擔相夫教子的家庭責任,所以父母要通過富養女來培養一個賢良淑德、不張揚不浮華、有氣度有修養的“淑女”。此外,對兒子和女兒不同的養育方式也遵從著男人和女人在性格上的天然差別。男孩天生富有挑戰精神,性格堅強、喜歡征服,所以家族會給予他們成為“經天緯地好男兒”的社會期待;而女孩大多天性文靜嫻雅,喜歡穩定和諧,所以家族會給予他們成為“賢良淑德好女人”的社會期待。

男孩要如何“窮養”,女孩要如何“富養”?

然而,到了現代,原有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被打破,女人以其自身思維細膩、善於溝通、具有親和力等優勢成為職場上的“半邊天”,更有一些女性以其堅強獨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氣質,成為了優秀的政治家、企業家等,而有些男人則因為性格方面天生文靜柔弱,願意“宅”在家裡從事一些家務勞動或者追求安穩的、不需要挑戰性的工作,因此,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以培養“大丈夫”和“淑女”的標準教條化地教養現代的男孩和女孩們,那麼現在的父母們容易走進的誤區有哪些,又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男孩要如何“窮養”,女孩要如何“富養”?

誤區之一:教條化地執行窮養兒富養女。

我們知道,每一個孩子,無論男孩和女孩,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性格,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外向強韌,也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文靜柔弱,所以,我們不應該以“男孩”和“女孩”為標準,來實施“窮養”和“富養”,而是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氣質秉性,因材施教,對於一些性格怯懦或憂鬱的男孩要對他進行更多的鼓勵和給予更多的關懷,培養重點應該放在增強他的自信心和行動力上;而對於一些性格外向爽朗的女孩也要適度地進行挫折教育,磨鍊她的意志,發展出她們堅強的性格和強大的內心,而不要一味地向她灌輸女孩必須嬌柔文靜,扼殺了她的天性。

誤區之二:採用極端的方式,讓孩子在“極端”中受到傷害。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掌握“適度”原則,過猶不及。比如,有些人在對男寶寶進行意志力鍛鍊的時候,即使孩子得了重感冒,也要堅持讓他自己走路上學,不肯開車送他,也不表示任何關心,這樣的結果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的同時內心也遭到扭曲,認為連爸爸媽媽都這樣不愛我,我只能靠自己,於是在以後發展出“狠厲”的性格;有些人在對女寶寶進行富養的時候,對於孩子物質上的要求,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有求必應,讓她在“財富堆”裡去成長,這樣的結果是導致孩子長大後追求奢侈享受、自私任性,不懂得付出,只一味索取,且認為所有的人都有義務來滿足她的要求,在人格的養成上是一種失敗。

誤區之三:只重物質,不重精神。

實質上,無論窮養還是富養,都更加注重對孩子精神境界的塑造,而不單指物質上的給養。有些家長在“窮養”男孩的時候,只是讓男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物質匱乏,想得到而不能被滿足,而沒有向他灌輸在精神上應該獨立自主、奮發圖強,這樣的結果是導致了男孩子缺少自信、行為怯懦,有的則形象邋遢,氣質猥瑣,他們並沒有從物質匱乏中感悟出要創造富足的未來必須要靠自己獨立自強、勇敢執著的打拼這樣的意識,有的甚至在渴望滿足物質慾望的驅使下采用偷或搶的手段,走向了人生歧路。有些家長在“富養”女孩的時候,只注重物質上的供給,從小穿名牌,出入有豪車,而沒有為她注入精神上的營養——富有愛心、謙虛有禮、自主獨立、氣度平和,也不注重培養她廣泛的興趣愛好,讓她增長閱歷,開闊視野,這樣的結果是導致女孩只能狹隘地看到物質慾望,缺乏高尚的精神追求,成為一個愛慕浮華和虛榮,缺少情趣品位,沒有上進心和人生追求的美麗的空囊。

誤區之四:不注重孩子的均衡發展。

“剛柔相濟”,是中國道家哲學的思想精髓。我們知道,一件好的兵器,硬度高並不是上品,因為剛極易折,硬度太大則容易折斷,太軟則又缺少攻擊力,兵器中的上品講求“韌性為上,寧彎勿折”。同樣,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對一個人的培養。尤其是在培養男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強調男孩子必須剛強勇敢,也要注意培養他的“柔韌度”,這樣將來他才會在工作中有魄力、敢拼敢闖;遇到問題時有韌性、能屈能伸;交際上有溫度、情感豐富;生活中有品位、懂得情趣。而在培養女孩子的時候,同樣不能一味地培養她文靜嫻雅,也要注意培養她堅強果敢,使得她能夠在剛與柔之間,外張與內斂之間進行尋找平衡點,文雅而不失氣度,嬌柔而不失大方,平和而不失堅強,高貴而不失大氣。待人接物從容有禮,遇到問題處變不驚,是非面前立場明確,遭遇困境無畏淡定。

男孩要如何“窮養”,女孩要如何“富養”?

諮詢師提示您,要深入理解“窮養兒富養女”的理念。

窮養兒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

1、對待物質要生剋制之心,不要汲汲追求;

2、對待困難要生無畏之心,勇於挑戰;

3、對待生活要生簡樸之心,不要沉迷享受;

4、對待事業要生進取之心,奮發圖強;

5、對待家人要生溫柔之心,不要冷漠強硬;

6、對待交際要生圓潤之心,遊刃有餘。

做一個有深度、有氣度、有溫度的謙謙君子。

富養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

在氣質上高貴典雅,在性情上自信開朗,在胸懷上大度寬容,在交際上落落大方;

對待物質生活,有品位但不奢華;

對待精神生活,有情趣但不虛浮。

做一個有主見、有追求、有智慧的精緻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