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電器增速放緩絕不意味廚電碰到了天花板

老闆電器增速放緩引發兩大疑問:1、老闆電器是否走過高速增長期,進入下一個滯長期?2、是否意味著廚電行業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即將結束,換言之,廚電行業是否已經觸及天花板?

2月26日,中國廚電行業兩大上市公司同時發佈2017年業績快報。

老闆電器(002508)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69.99億元,同比增長20.7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20.18%。

華帝股份(002035)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7.31億元,同比增長30.4%;實現淨利5.08億元,同比增長55%。

在發佈2017年業績快報的同時,老闆電器還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2.77億元—3.27億元,同比增長10%—30%。

隨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2月27日,老闆電器開盤直接跌停,2月28日再次跌停,兩天蒸發市值90億。此前,老闆電器市值一直高於家電行業另一支被看好的股票——小天鵝A(000418),現在市值已經出現反轉。

老闆電器增速放緩引發兩大疑問:1、老闆電器是否走過高速增長期,進入下一個滯長期?2、是否意味著廚電行業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即將結束,換言之,廚電行業是否已經觸及天花板?

老闆電器增速放緩絕不意味廚電大勢已變

種種跡象表明,投資者放大了老闆電器增速放緩帶來的恐慌情緒。放在廚電行業乃至整個中國家電大盤子裡看,老闆電器仍然是一家相當優秀的企業。

回頭看,在過去長達7年時間裡,老闆電器一直保持了營收、利潤雙雙高速增長,以淨利增速為例,從2010年上市至2016年,老闆電器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了64.17%、39.19%、44.05%、44.73%、45.67%、46.7%、40.33%,這樣的淨利增幅在整個中國家電行業找不到第二個,顯示出這個企業強大的內生增長力。因此,在某一個、兩個年份出現增速放慢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好比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某一兩個年份放慢的情況。打一個比方,即使身體再健康的人,也可能會患一次、兩次感冒。

老闆電器增速放緩絕不意味廚電碰到了天花板

看清楚了,今天,老闆電器無論毛利率還是淨利率,都是整個中國家電行業最高的,即使優秀如格力電器(000651),也望塵莫及。僅以2017年為例,老闆電器淨利潤率高達20.7%,而格力電器2016年的淨利潤率約14%。

而且,老闆電器高盈利趨勢未來幾年有可能繼續保持。

事實上,我甚至認為,增速一定程度地放緩是老闆電器有意而為之。老闆電器董秘王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公司未來幾年收入和業績增速將下調到20%,從渠道驅動轉向產品與技術驅動。”

我傾向認為,20%的年增速如能長期保持已經相當難得,這是一個在“高增長”和“低風險”之間尋求平衡的增速,顯示出老闆電器的企業理性。

還有,老闆電器增速放緩,並也不意味著廚電行業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發生改變。事實上,至少未來5年之間內,廚電行業仍將是中國家電增速最快的細分板塊,這是由廚電行業潛在市場巨大而實際市場偏小現實決定的,也是中國農村迅速城市化決定的。事實上,當我們看到老闆電器增速放緩的時候,也應該看到華帝股份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說明整個廚電行業向上的態勢未發生改變。

房地產行業發展是影響廚電行業的重要因素,卻不是決定廚電行業發展的唯一因素。

事實上,空調行業和房地產的關係更密切,但是我們發現,格力電器依然實現了較快增長。

所以,老闆電器業績放緩引發恐慌,折射出部分投資者的心智不成熟。

再者,2017年老闆電器發展不及預期,和廚電行業競爭者增多有一定關係。5年前,廚電就是專業選手之間的遊戲,但是現在,大型家電企業也擠身進來了,而且力度很大,爭搶蛋糕的多了。

但是也應該看到,同行多了對培育市場有好處,換言之,參與切蛋糕的多了,蛋糕也更大了。

中國廚電形成“兩陣鬥法”態勢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中國廚電市場是專業廚電企業的天下,但是這一局面正在改變。近年來,大型家電企業開始發力這一市場,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美的和海爾。

老闆電器增速放緩絕不意味廚電碰到了天花板

我們把今天的廚電競爭稱為“專綜並舉”。

兩大陣營各有優勢:

專業廚電企業給人留下“技術更專業”、“產品更高檔”、“質量更有保證”的印象。事實也是這樣,目前,專業廚電品牌的產品定價,普遍高於綜合型家電企業。

綜合型家電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線更豐富、品牌綜合影響力大、全球市場統一佈局、研發投入總量大,等幾個方面。

還有一種可能,未來像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品牌也可能大規模切入廚電領域。果此,則未來中國廚電將由“專綜並舉”轉型成為“三國演義”。

就專業廚電企業而言,目前已沉澱形成老闆、方太、華帝三強爭霸格局,未來專業廚電品牌之間的競爭,主要在這三家企業之間展開。

和五年前相比,今天的廚電競爭,戰場正在逐步由國內市場延伸至海外市場、全球市場,產品競爭也已突破“老三件”——煙機、灶具、消毒櫃,向煙機、灶具、洗碗機、嵌入式及各種蒸烤設備方向延伸。近年來,廚電產品集成化成為主流方向,智能化與人機交互逐步成為平臺配置。

預計2019年至少四大廚電國內營收超百億

方太前不久宣佈,2017年實現營收破百億,成為首個營收破百億的專業廚電企業。

需要說明的是,方太營收破百億是指國內外總營收;不過,方太海外營銷較少,主要來自國內市場貢獻。

依據規劃,老闆電器和華帝股份兩家企業,也將於2019年實現營收破百億。

若以海內外總營收論,則美的和海爾早已破百億。據報道,2017年美的廚電板塊國內外總營收超過210億元,國內市場營收超過80億元。

此前,海爾集團對外宣佈其廚電總營收已超過300億元,一般認為,海爾廚電營收絕大部分來自海外市場,主要由GE和斐雪派克貢獻,海爾國內廚電營收預計低於方太、美的、老闆、華帝。

老闆電器增速放緩絕不意味廚電碰到了天花板

人們關心的是:老闆和華帝能於2019年突破百億大關嗎?

我們不妨匡算一下。

2017年,老闆電器實現營業收入69.99億元,若以未來二年保持20%的年增速計算,則2018年實現營收約84億元,2019年實現營收約100.8億元。

2017年,華帝股份實現營收57.31億元,同比增長30.4%。假設未來二年華帝股份仍將保持這一增速,則2018年實現營收74.7億元,2019年營收約為97.45億元,接近百億。最終能否突破百億大關,我認為,關鍵看兩點:一,年增速有無進一步提高的可能?二,看華帝近年來新佈局的產品能否形成規模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