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4)-作者:張玉桐

難忘紅色記憶

韓家莊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留下了 許多紅色遺蹟。從朱德總司令、任弼時總政 治部主任到普通八路軍戰士,都曾在這塊古 老的熱土上活動過,有的為人民流盡最後一 滴血,長眠在這裡,長留在人民心中。

1、紅軍東征。1936 年二月東征紅軍來 到韓家莊,打土豪分田地,宣傳團結抗日, 至今,村東玉皇樓牆壁上還留存著東征紅軍 留下的標語‘打倒土豪劣紳;

2、八路軍總部。‘佇馬太行側,十月 雪飛白,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這是 1937 年 11 月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進駐 韓家莊時的真實寫照。八路軍總部在這裡宣 傳抗日,擴充兵員,指揮千軍萬馬,為保衛 家鄉,與日寇進行殊死搏鬥。幾天後移駐高 公村,在高公村賀緑汀寫下著名的‘游擊隊 之歌’;

3、晉綏軍阻擊戰。1938 年晉綏軍為阻 擊日寇西進,在韓家莊構築戰壕與日寇進行 了激烈戰鬥;抗日部隊有一名年輕戰士被日 寇活埋,多人犧牲。

4、洪洞縣委

。1938 年中共洪洞縣委在 孫先餘書記帶領下,轉移到韓家莊開展抗日工作;指揮我黨洪洞河西對敵鬥爭。男兒自 豪情,仗劍驅倭行。抗戰期間,村中多名熱 血青年參加八路軍和抗日部隊,奔赴到抗戰 最前線,與敵拼殺保衛國家。

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4)-作者:張玉桐

八 路 軍 總 部

從 1938 年春到 1939 年‘十二月事變’ 期間,洪洞河西地區原是全縣行政區劃中的 第四區,為適應工作需要,黨內把四區劃分 為兩個秘密區。以韓家莊為中心簡稱‘韓區”, 以塾堡為中心簡稱’“塾區”。韓區在三區 和沿山地帶,屬於遊擊根據地。塾區在川區 和汾河地帶,屬於游擊區。期間工作過的黨 的領導人有楊毅、吳辰、趙振華、梁生林、 楊耀、石悟令等,地下黨組織得到迅速發展 壯大,不少村莊建立了黨支部,發展了一批 黨員幹部和武裝人員。

5、洪洞縣抗日政府。1938 年二月洪洞 抗日縣政府從縣城轉移到韓家莊,駐韓家大 院,日寇佔領洪洞後,抗日政府再西撤歷山 垣上村;

6、犧盟會決死隊。1938 年縣犧盟會決 死隊紀浩然、高放,轉移到韓家莊,駐村西 油坊韓炳祥家;決死隊發展到一百多人,在 龍馬鄉景村、浮山縣與日寇進行多次激烈戰 鬥。

7、橋坡裡伏擊戰。1947 年 2 月 20 日洪趙大隊,在韓家莊五孔橋西與玉皇樓間,伏 擊了閻錫山保警隊,俘獲多人,一舉粉碎了 敵人對根據地搶掠。

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4)-作者:張玉桐

朱 德 舊 居

8、韓家莊保衛戰。1947 年 12 月初的一 天,閻錫山部隊突然包圍了韓家莊村,原因 是 1947 年 11 月,呂梁軍區 56 團連續在臨汾 吳村、田村組織戰鬥,殲滅了閻匪的地方武裝, 並在萬安召開公審大會、處決了俘獲的保警 隊長崔祥。這次敵人是衝著 56 團報復來了, 戰鬥進行了整整一天,56 團犧牲三人,敵人 發起多次進攻,但始終沒能打進村裡。後來, 趁天黑下來敵人丟下死傷人員逃跑了。

9、杜戍突圍戰追悼會。1948 年 2 月 27日,呂梁軍區 56 團在杜戍突圍戰鬥中犧牲的10 名烈士遺體,拉回韓家莊祖師樓下,韓家 莊村韓鴻發等人給烈士洗漱裝殮。彭紹輝、 黃學忠將軍到韓家莊慰問部隊,呂梁軍區 56 團和全村老百姓參加了在韓家莊二郎廟召開 的追悼會。

10、革命英烈。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 韓家莊幾十名優秀青年參加紅軍、八路軍等 革命隊伍,有十餘人為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 英勇犧牲。

在韓家莊的歷次戰鬥中,有十幾名部隊 戰士,奮勇殺敵壯烈殉國,長眠在這塊土地上。

韓家莊村犧牲的烈士,和外村在韓家莊 村犧牲的烈士,就有 20 多人。整理:韓學斌,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