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摘」柴靜寫崔永元 · 孤獨是一個人的骨頭

「經典文摘」柴靜寫崔永元 · 孤獨是一個人的骨頭

《分家在十月》是他做的,很多人都看過。 在2000年的年會上,看了這個片子之後,我來了評論部。 剛到就趕上評論部的主持人合影。

在《焦點訪談》的演播室裡,前排是敬大姐,白巖松,水均益…還有他。 我是剛來的小姑娘,自然而然站在後面。 他轉頭看到我。 輕輕扶了一下我的胳膊,把我帶到第一排中心他的位置。

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我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後來每一年評論部的年會,看他的主持都是我的大節目,看他在臺上手揮目送,開領導的玩笑,戲噱鋒頭人物,逗逗女同事,但讓大家永遠在最真摯的東西面前掉下眼淚。 臺下眾人呼喝,叫彩,吹口哨。 大家都愛他。

後來常常在食堂遇見他,遠遠看著,面色不太好,我們幾個都為他擔憂。 有次去部裡開會,他晚來,眾人面前,自自然然地說“我的抑鬱症…” 我呆住,只顧看他。

很久後,發短信,去看看他。 他那時正寄望於童年幻夢,一大屋子,都是老電影的劇照,他自己穿了各種各樣的舊年代的衣服,扮戲中人。 我們坐談數小時。他說得病的前後經過。 他說的淡定,我聽得揪心。

再 見他,是某個下午。 坐在電腦前頭的時候,突然辦公室門開了,他走進來。 “咦?”我很驚喜。“你找誰?” “找你。”他坐下了。在我對面。 然後我們聊天,我坐他對面。杜小靜過來說“荷,真象調查的採訪” 真的,這不似普通辦公室裡的談話。也不是普通的聊天閒談。 他一句寒暄沒有,那麼認真,談的是直見性命的事。 他談的問題我當然不陌生——社會的良知的失去。缺少希望,缺少堅守的人,讓人想要放棄…

這些話,很多人在攝像機的紅燈面前說,很多人在文章裡說,很多人在喝酒後說。 但是他只是在一個平凡的下午,坐在一個並不熟絡的同事面前談這些。 他談起這些的時候,並不僅僅是在表達,就好象,就好象這些東西都是真的,就象是石頭一樣,死沉地壓著他。逼著他。

我隱隱地有些不安。 我只能對他說他不能放棄,因為我們需要他。 並不是因為他有名,或是幽默,而是他代表著我心中評論部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還有他身上的真誠,和絕不偽飾,有了這個,他才有勇氣和智慧嘲弄那些可笑而巨大的東西。

大姐找我問號碼,他立刻起身走了。 臨走的時候他拉開門又回身說了聲“謝謝” 我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只覺得有一點心酸。

今年年會,他仍在臺上。 只是沒有象《分家在十月》那樣的片子了。 “評論部,現在也得了抑鬱症麼?”他站在臺上說。 底下悄然無聲。 這一場年會,他親自張羅,請了趙本山,郭德綱…一個部裡的小小年會,不知他花了多少功夫。

但 是陸陸續續,臺下的人有些走了,或是打著手機出去了。 最後一個節目,他請來羅大佑。 羅大佑一直坐在場下,喝了兩瓶酒,一直到11點多上場。 大佑也不登臺,踩支凳子抱住吉它。一束光。 對著話筒說“小崔,不怕,我也抑鬱過,不是我們有病,是這個時代有病” 他們擁抱。

我 和大群人離開座位,圍坐在他身後側的地上。 小崔向我招招手讓我去他身邊坐----那裡正對羅大佑坐著,看著他晶光閃爍的雙眼。 我怕擋著大家,腳手著地地爬過去,與他並肩坐。 大佑說“唱什麼?” “光陰的故事”四百多條漢子齊聲喊。 大佑輕捻絃索,琴聲清洌。 我們高唱“流水他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 我看到對面坐的小宏眼裡的淚水。

後來他說 “知道嗎?不是因為歌聲,是因為我看到小崔熱淚盈眶” 今年,是他到評論部的十年。 我聽過他提起過一個夢。 誰都知道他睡不好,更不要說深度的睡眠。 但只有一次。 他說“我做過一個夢,夢到象白洋淀一樣的地方,和朋友們在船上,能聽見船槳劃過水波的聲音,還有水鳥從耳邊掠過” 然後他醒來,發現自己睡了三分鐘。

他是一個在這個時代裡,在這樣的夜裡,一直醒著的人。

我只希望他能擁有那個只有水波和飛鳥的,寧靜的內心世界。

「經典文摘」柴靜寫崔永元 · 孤獨是一個人的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