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躬耕教壇是我一生的信仰

陈娜:躬耕教坛是我一生的信仰

13年前,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她來到懷化學院,成為一名大學教師。

13年來,她在教育教學領域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碩果累累。

她還是學生們最知心的朋友,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娜姐” “娜娜老師”。

她就是懷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陳娜。

13年裡,陳娜在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篇,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與同事一起發明實用新型專利5項,參與制作的微課曾榮獲第七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比賽微課組特等獎,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獲省級二等獎,微課獲校級二等獎,撰寫的論文獲省級二等獎。她還多次指導學生完成新型發明、在校演講比賽中獲獎。先後獲得懷化學院優秀黨員、三育人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榮譽。

她喜歡當老師,躬耕教壇是她一生的信仰

做一名教師,是陳娜的理想。2005年,從四川外國語大學一畢業,陳娜就被聘為懷化學院教師,她開心不已,迫切想要將一腔熱血灑向所向往的教育事業。

剛剛入職,陳娜就接下了2005級體育專業、旅管、廣電以及音樂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任務。學生專業不同,基礎也參差不齊,經驗不足的她在教學中屢屢碰壁。其中最大的困擾是儘管課前花費了很多精力備課,但真正踏上講臺時,卻感到力不從心,調動不了學生積極性。陳娜深感自己的知識廣度與深度不夠,便積極尋找各種機會提升自我。學校的講座、公開課、圖書館、同事的經驗分享以及各類課題研究等都成了她擴展自身知識面的渠道。她還注意觀察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新發現、感受和看法,注重因材施教。創新方法,製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微課、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逐漸地,她的課堂以豐富的內容、多彩的形式開始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學生們愛上我的課,我特別欣慰,我深愛著教師這一職業,也會將其作為我一生的信仰。”陳娜說。

在生活中,一聲“娜姐”是學生對她最大的肯定

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和黨員教師,陳娜對學生的愛,主要表現在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幫助學生在德、智、體、美等諸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天性隨和的陳娜,還是學生們最知心的朋友,被他們親切地稱呼為“娜姐”。

“在學校裡要學好專業課,做一位成績優秀的學生。到社會上,要成為一位有用的人。”這是陳娜對每位學生的要求。

作為15級師範英語三班、商務英語四班的班主任,陳娜會定期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結合實際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標、短期目標、長遠目標。針對商務英語班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差的情況,陳娜會盡可能給學生創造勤工助學的機會。同時,她還通過開班會、深入宿舍與學生交談等形式與學生廣泛接觸,進一步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遇到的種種困難……2017年,懷化學院“優秀學生工作者”稱號,是學校和學生對陳娜兢兢業業工作的最大肯定。

在課堂上,她要傳遞知識也要傳遞幸福

“大學英語作為一種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它是一種人文教育,培育的是學生的精神文化內涵。比起單純的語言學習,我更希望學生能透過文字,發現精神。”對於大學英語教學,陳娜有著自己的見解。

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讓陳娜深刻認識到:英語只是一種語言工具,其背後的文化與精神才是一名英語教師真正需要教給學生的。正是秉承著這樣一種理念,陳娜在上課時從來都不會死板地教導學生如何學習語言。她經常選取《小王子》《老人與海》《簡愛》等國外經典小說中的片段為學生進行講解;用英語對唐詩宋詞等傳統國粹進行解讀;與學生一同聽英國BBC、VOA新聞,帶領學生觀看國外人文類紀錄片等,學生既積累了語言知識,學習了英語標準發音,還了解語言背後的內涵與文化背景。

“走進教育,走進學生,讓我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工作,還是一種信仰。只有懷有這種信仰的人,才能從容地將幸福與知識傳遞給學生。”陳娜說。在教學的道路上,陳娜一直帶著信仰前行,用愛與理解澆灌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著屬於自己的光芒。(記者 羅藝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