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法國vs克羅埃西亞 一場蘇克與齊達內的球星對決


時光回到1998年,那年匆匆,匆匆那年,世界盃有很多值得記憶的東西,一個球星雲集的時代 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誰能想到20年後那兩支當年發揮出色的球隊又在2018年的決賽相遇了。當年以布拉澤維奇擔任主帥,蘇克、博班、普羅辛內斯基等前南斯拉夫天才球員組成的這支格子軍團一鳴驚人。

1998年世界盃各隊陣容強大,法國、荷蘭、英格蘭、阿根廷、意大利等強隊均成長起一批非常優秀的青年選手,他們都成為之後十幾年的精英明星。在98年法國世界盃之前,沒人看好克羅地亞隊,因為沒名。但是沒名不代表沒有實力。半決賽對陣法國就是最好的體現。

齊達內當時已具備了一名真正的司令官的氣質,他本人破門的途徑依舊多樣,但最理想的套路,是有德尚斷球后喂球給齊達內,再由齊達內妙傳鋒線,由前鋒伺機破門。

被稱作“左腳會拉小提琴”的克羅地亞頭號球星蘇克,1/8決賽蘇克的點球1-0淘汰羅馬尼亞,1/4決賽克羅地亞3-0擊敗了足球強國德國,令全世界震驚。當時第三梯隊擊敗種子隊的確是一支大黑馬球隊。

克羅地亞以前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但不久又陷入前南地區的亂戰,直到1995年戰爭才結束。克羅地亞隊第一次出現在世界盃的舞臺上是在1998年的法國,之前沒有克羅地亞什麼事兒,是南斯拉夫隊。隊內頭號球星達沃蘇克,效力皇家馬德里,據說其左腳可以拉小提琴。98年正直蘇克職業生涯巔峰末期,之後在俱樂部就被後起之秀莫倫特斯趕到替補席上了。


當年名次靠前的克羅地亞、意大利、丹麥等球隊都是防守足球的傑出代表。防守反擊是其一貫的戰術策略,但防守反擊戰術的內涵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他們已經將防守區域擴大到中場,使反擊點越來越靠前。

中場的爭奪戰兇悍拼搶,這樣不但加快了反擊速度,而且威脅更大,這是對傳統的防守反擊戰術新的理解。因此對於攻擊能力相對薄弱的技術型球隊而言,像克羅地亞這樣的防守反擊打法仍具較強的生命力。

齊達內是1998年那支法國隊的核心,他是當時歐洲最好的中場球員之一,法國人都期待著他們的寵兒有著出色的表現。

年輕的克羅地亞隊3:0乾淨利落的淘汰老邁的德國隊進入四強。德國隊自此走上了漫漫重建路,半決賽對陣東道主法國隊,蘇克率先進球,等於一隻腳已經踏進決賽了。但人算不如天算,法國後衛圖拉姆神勇發揮,連入兩球,逆轉晉級。

自98年世界盃後,克羅地亞隊也成了決賽圈的常客,但他們的表現已經不再讓人驚豔了。沒有什麼出名的球星,也沒有什麼亮眼的成績。不過,到了2018年他們又殺進了決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莫德里奇的表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