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巧聽到了汪峯——從鮑家街到運動會搖滾,從熱愛到夢想再到商業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孤獨空間站」孤獨孤獨就好】

不巧聽到了汪峰——從鮑家街到運動會搖滾,從熱愛到夢想再到商業

每個人都可以對一個存在的事情有看法,表達也是人的權利。如果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毀謗”了這個“亞洲音樂半邊天”的話,我也只能說,這只是我個人看法而已。

說回正題,我現在在聽《小鳥》

有的人說,汪峰將所有的才華都留在了鮑家街43號。(鮑家街43號,一支樂隊,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當時的成員全部來自中央音樂學院,並以母校的門牌號碼為樂隊命名。次年二月,樂隊首次參加演出。最初的成員是:汪峰(主唱+吉他)、龍隆(吉他)、李傑(吉他)、李斌(貝斯)、劉剛(鼓)、杜詠(鍵盤)。 1997年,李斌、劉剛退團,王磊(貝斯)、單小帆(鼓)加入。 1997年8月,單小帆退團,王立東(鼓)加入。 1997年年末,王立東退團,牧陽(鼓)加入。 1999年,王磊退團。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鮑家街43號樂隊與北京京文音像公司正式簽定三張專輯的發行合約,經過半年的錄音製作,首張專輯《鮑家街43號》將在九七年五月出版發行。2000年,樂隊解散。)

但是大部分人似乎都不怎麼知道這一隻~恩~浮大魚覺得還是很有風格的樂隊的。也許是因為那會兒中國搖滾黃金時期嘛,好東西太多了,正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所以就被埋沒了。

我是先知道鮑家街後知道汪峰的,也許是因為家裡的搖滾土壤養分比較足吧。事實上,童年都是在唐朝、黑豹、零點、崔健、張雨生、beyond等人的嘶吼中度過。

不巧聽到了汪峰——從鮑家街到運動會搖滾,從熱愛到夢想再到商業

後來記得有一天和老爹去澡堂洗澡,那天的天特別的亮,就是那種深藏在記憶中,一定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或者是一種什麼標誌性的天色。後來才知道,那天我第一次有了一個“我所生活的環境是在不斷改變”的覺悟,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運動會搖滾”。

怎麼說呢,運動會搖滾似乎不像是“新世紀搖滾”、“視覺系搖滾”等是一個專有名詞,反而比較像是反諷那些邯鄲學步且略顯低俗的“農業重金屬”有異曲同工之處的一個詞。我接觸到這個詞之前,先接觸到了農業重金屬,那是一段很不幸的歷史,雖然那些歌聽起來很搞笑,但是我覺得歌曲不是用來搞笑的,而且確實傷耳朵。

那天聽到了《紅旗飄飄》,非常愛國的一首歌,我的愛國情懷至少有一半就是這首歌帶給我的。

然後就聽到了《飛得更高》。

不得不說,兩首歌似乎在很多方面都是有些相似的。催人奮進。那個年齡,因為我還小,又喜歡運動,所以被感觸的非常深。當然了,因為那時候我還小,所謂感觸,也就是聽著爽而已。

但是那時候隨著經常參加一些體育方面的東西,便通過運動會知道了這一個運動會歌手,汪峰。

本來以為他跟孫楠差不多,後來自己也分清了這其中的差距。

孫楠是歌手,但從來沒有說過他自己是一個搖滾歌手。

汪峰是歌手,但是一直都是以搖滾歌手自居。

大部分人也都是通過運動會認識了這個運動會歌手的吧,他自己又自稱是搖滾,那麼這不就是運動會搖滾的典型了嗎?

第一次聽到汪峰的時候,感覺就是這個音色跟鮑家街主唱好像啊!但是曲調催人奮進,一聽就想走正步,可以媲美紅歌的流行歌曲也是很棒的。

哦~這是搖滾啊~怎麼跟以前聽的不一樣了?

不巧聽到了汪峰——從鮑家街到運動會搖滾,從熱愛到夢想再到商業

話語中會有一些嘲諷吧,我們可以來看看汪峰這位同學:

內地著名音樂人,中國新搖滾樂的代表人物之一。汪峰自幼開始在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學習小提琴,大學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中提琴專業,大學期間在專業音樂學習和訓練之餘就開始進行搖滾樂創作並組建樂隊。完成本科學業後,進入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後來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職業和生活,辭職後轉型為搖滾創作歌手。鮑家街43號樂隊發起人,汪峰本人具有較強的歌曲創造能力,被稱為“音樂才子”。曾多次榮獲國內各大音樂頒獎典禮的最佳男歌手、最佳製作人大獎。其音樂風格獨特,歌曲較為關注人的理想與現實世界的困惑。《飛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裡》《再見青春》等作品廣為傳唱。2013年央視蛇年春晚正式加盟並演唱《我愛你中國》。耗費巨資,籌備已久,橫跨中國15個城市的2013“存在”超級巡迴演唱會於2013年4月13日在天津啟動。不論是參與制作人數還是燈光舞美等技術參數,都開創了中國搖滾樂的紀錄。

還是比較厲害的——他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

所以,以現世的普遍評價來看,他是絕對的成功了。也許當年他就是因為熱愛,才組建了鮑家街。但是他也可能是為了夢想,而離開了鮑家街。然後,因為商業,站上了某個大型的運動會現場,最後便成為了所謂的“亞洲音樂半邊天”了吧。

也許這對於他自己來說是一個喜劇,但是,對於搖滾樂(也許吧)是一個悲劇。

這就是很多人在貶低他的原因吧。不是因為他的成功,而是因為,很多時候,做音樂的人,或者說做搖滾的人,是一定不應該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

也許你們覺得這是在扯淡,但是你仔細想想,一個鼓手敲鼓敲骨折,一個吉他手把手指頭都磨出了洞,多少偉大的搖滾音樂人進入了邪教?多少偉大的搖滾音樂人在現實的生活中痛苦不堪?

這就是因為,他們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種迷茫會指引他們創作出更加有代表性的音樂,同時也會用他們的迷茫讓更多人安心。

音樂最終的力量就是治癒,而看似瘋狂的搖滾,其實才是最能夠治癒人心的音樂。

然後,你進入了運動會會場,你隨著汪峰老師的音樂“一起搖擺”,然後你覺得非常開心。

一個搖滾樂隊有這麼一兩首運動會搖滾也不算什麼,畢竟那種張力是沒有人能夠拒絕的。比如零點的《相信自己》,唐朝甚至還有一首《國際歌》呢!然而,一個搖滾音樂人的歌要是僅僅依靠這些的話,那麼他生存的土壤就只能在這樣的場合裡了。

這樣有所約束,還不至於討人厭。

但是總想著將觸手伸向其他的領域,或者說還想要回曾經的“搖滾”名頭的話,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我不否認他的才華,但是我不是太喜歡他的動機。其實不僅僅是他,大部分的人似乎都是這樣。

為了熱愛成名,為了理想登頂,然後敗在了商業的資本入侵。

最可悲的是,最初熱愛的完全失敗,卻被人當做成功典型,且自己也沾沾自喜。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這樣,我偏要說汪峰呢?

不是因為汪峰,而是因為搖滾樂。

一切都可以走這個套路,但是,唯獨搖滾樂走這個套路,特別讓人痛恨。

不巧聽到了汪峰——從鮑家街到運動會搖滾,從熱愛到夢想再到商業

大概就是這樣吧,我也是偶爾聽到了鮑家街才想說一說這些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我們沒有指責的權利。但是,當他開始危害我們的利益的時候,我覺得就不得不站出來。

我希望中國的搖滾、中國的嘻哈、中國那些真正有才華卻因為種種原因被深埋在地下而沒有機會出頭的音樂,能夠在有一天,以最原本、最自我、最光華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們不可能只看到一種色彩,我們也不可能只聽一種音樂,無論是洗腦教育還是資本入侵,總會有人在堅持做自己的東西。希望有朝一日,這些東西,能夠出頭。

沒了。

不巧聽到了汪峰——從鮑家街到運動會搖滾,從熱愛到夢想再到商業

我是太空人,地球人不懂我

我是太空人,我也不懂地球人

不巧聽到了汪峰——從鮑家街到運動會搖滾,從熱愛到夢想再到商業

對了,忘說了:

我想組個樂隊。

名字都想好了,之前也跟你們說過:

悲歡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