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爲何偏偏沒有產生科學?

從西元17世紀,牛頓帶著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世後,西方終於在經歷了600的掙扎中,徹底超越了中國。18世紀蒸汽機的出現,19世紀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1840年左右,英國機器化生產基本取代了手工,並且幾年後開啟了電氣化時代。

中華上下五千年!為何偏偏沒有產生科學?

回過頭來,我們通過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可以看出,在15世紀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是遙遙領先於西方的。但是很清楚的一點,其中相當的部分只能稱為技術領先,可能我們能造出遊的很快的船,但我們沒有將水中的浮力與排開的水的重量關聯起來,也就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這是科學。

雖然我們有祖沖之、沈括等等那樣的數學家,科學家研究整理科學問題的,但是數量是少之又少!為何?

中華上下五千年!為何偏偏沒有產生科學?

1、傳統“優秀”的科舉觀念

從書中自有黃金屋,就可以看出大批大批的讀書人,他們都將科舉視為為改變自己唯一出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是我們要知道,他們讀的都是什麼樣的書呢?

2、過重的經驗傳承

不是貶低,但就技術上,都是經驗技術,這種強大的慣性,就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沒有系統的,基礎的理論,科學體系是難以建立的。

愛因斯坦曾說過:近現代科學的兩個重要的基礎就是形式邏輯體系和通過科學實驗去發現因果關係。然而我們很稀缺

中華上下五千年!為何偏偏沒有產生科學?

牛頓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麼巨人是誰呢?數學、邏輯、現實、實驗;從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到歐幾里得的幾何;從伽利略下落的鐵球,代表了實驗的科學。牛頓結合兩者,開創了經典物理學。

現代的我們,正在努力趕超,畢竟五千年的文明,可不是吃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