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越活越開掛的人,都離不開這一點

01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北京女子圖鑑》,講的是小城姑娘陳可大學畢業後,放棄老家穩定的工作,到北京打拼的故事。

那些越活越開掛的人,都離不開這一點

看看這個學歷一般,又沒有背景的姑娘是怎樣一步一步職場開掛的。

有一個小細節,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人才濟濟的外企,陳可並不出眾,但她有一個優點,做事積極主動。

有一次,她陪總經理出差,路遇總經理的朋友,另一家大公司的顧總。

看到穿高跟鞋的顧總走路一瘸一拐的,原來是顧總的鞋磨腳,陳可主動送上一片創可貼。

正是這片小小的創可貼,讓顧總記住了她,這位創可貼女孩。

最後她成功跳槽到顧總的公司,月薪也大漲到7000元。

陳可初到北京,從職場小白,求職頻頻被拒,到成為公司高管,最後辭職創業,她的職場一路開掛,似乎她運氣格外好,不管是同學、朋友還是上司……都曾幫過她。

其實,哪有什麼運氣好,你的運氣,就藏在你積極主動的態度裡,機會總是垂青那些積極主動的人。

飾演陳可的戚薇坦言,不喜歡用“北漂”來形容在北京奮鬥的年輕人。她說:

漂,是一種被動的狀態,我更喜歡主動爭取,與其說是北漂,不如用‘北奔’這個詞,‘奔’代表了方向感。

一直向前奔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02

職場如此,情場亦然。

同事小青結婚了。

看著她一臉甜蜜的笑容,想起她女追男的趣事。

小青名校研究生畢業到我們公司,給外方副總裁當翻譯。

她工作中面對的都是已婚的中高層領導,沒幾個年輕人,再加上每天忙得馬不停蹄,所以她一直沒對象。

眼看著年齡一天天增長,父母、七大姑八大姨開始逼婚。

小青倒也不急,統一的回覆是:“放心,男朋友會有的,我的人生我做主。”

有一次,她陪同副總裁到一家子公司調研,午休時散步走到辦公樓外的光榮榜前,一個大男生的照片和光榮事蹟吸引了她的目光。

託人打聽,原來這個大男生還沒有女朋友,品行不錯,相貌不錯,能上光榮榜,工作自然也不錯,小青暗想,就他了。

接著,小青委託中間人介紹自己和這位大男生認識。

就這樣,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愛,一年後的現在,手挽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女追男,隔層紗,積極主動的女生,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

《何以笙簫默》裡,死纏爛打的趙默笙追上了高冷學霸何以琛。

《致青春》裡,活潑可愛的玉面小飛龍鄭微追上了“人生不能有一釐米差錯”的陳孝正。

《歡樂頌》裡,沒文化的富二代曲筱綃追上了高學歷、高顏值、高智商的趙醫生。

那些越活越開掛的人,都離不開這一點

03

世界正在獎勵那些積極主動的人。

李開復剛進入微軟時,挨個請高管吃午飯,和他們談人生、談工作,當然也是為自己刷存在感。

在一次會議上,他突然收到一份郵件,原來是同一會場的一位高管,問他:“你對xx職位感興趣嗎?”

李開復馬上回復了對方。

接著對方就提議:“這個位置,我覺得Kai-fu Lee(李開復)比較合適。”

太多的人只想坐等命運的安排、指望貴人相助,或者太卑微不敢主動,事實上,如果你主動一點,你的人生從此精彩。

積極主動,也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我們公司總經理還有一段糗事。

那時我剛調到這家大公司,第一天上班,領導就讓我去開個會,是日方的三野總部長介紹他對製造領域的變革思路,參會人員不多,但看起來級別很高。

因為對業務不熟,所以我晚上認真整理了錄音和筆記,並寫了一份會議紀要。

過了兩天,有一次上電梯,電梯裡有兩個人,其中的一位對另一位說:

前天的三野總部長介紹他的變革思路的那個會議,很遺憾我能沒參加,你去了解一下,看誰參加了那次會議,有沒有會議紀要。

我一聽,他們說的不正是我參加的那個會議嗎?更巧的是,我恰恰整理了一份會議紀要。

於是,我就對那個說話的人說:“我參加了那次會議,而且做了會議紀要,我發給你吧。”

那個人似乎有點吃驚,不過,他馬上笑了,說:“好,那謝謝你了,你叫什麼名字?”

我如實報上姓名,他笑了笑說:“好,我記住了。”

我又反問:“那您貴姓?”

我猜想他應該是位領導,雖然問領導的名字不太禮貌,但我不得不問啊,要不然,我的郵件發給誰啊?

他一說出自己的名字,我猛然醒悟,這不是公司總經理的名字嗎。

就這樣,我,3萬員工中的普通一員,認識了總經理;而總經理,也對我印象深刻。

因為積極主動,樂於助人,同事和領導也樂於幫助我、提攜我,我的職業生涯不斷精進。

那些越活越開掛的人,都離不開這一點

04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怎麼拉大的?

就看你是“積極主動”,還是“消極被動”。

從點點滴滴的小事,一點點積累,慢慢地就拉開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5年、10年、20年,時間越久,差距越大,最後變成了天壤之別。

人,只有積極主動,才能把握機遇,得到自己想要的,收穫精彩的人生。

而消極被動,你就會得過且過,隨波逐流,錯過一個又一個的機會,人生之路只會越走越窄。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我不能”,而是“我本可以”。

正如蔡康永說的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你自己不揚帆,沒人幫你啟航,當你開始主動,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那些越活越開掛的人,都離不開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