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浙江論道 共商博物館文創發展之路

业内专家浙江论道 共商博物馆文创发展之路

活動海報。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7月1日電(童笑雨) 在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文創產品點亮博物館商店,使之成為“最後一個展廳”。但在機遇來臨之際,挑戰也才剛剛開始。6月30日,來自國內博物館行業的諸多專家齊聚於浙江杭州舉辦的“‘渚見未來’——2018首屆良渚文博創意論壇”,共商如何助推博物館文創之路走得更遠。

2016年,一紙《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拉開了國有公共文化服務單位主動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序幕。但就發展現狀而言,文創產品還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設計和製作水平較低和缺少既懂文博專業又懂設計營銷的複合型人才等問題。

“做文創產品如同做菜。考古人員是農民,為其提供創意依據;設計師是廚師,進行創新;博物館是飯店,為其打造流向公眾的平臺。“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進通過這一比喻指出,要想破解文創產品開發難題,需要多方聯動。

业内专家浙江论道 共商博物馆文创发展之路

對談現場。 童笑雨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直言,做文創產品,一定要了解歷史。

“理解才能敬畏,敬畏才能尊崇,尊崇才能繼承,繼承才能復興。一個神權象徵的符號,設計師一定要把它印在服裝拖地的那一部分,雖然比較美觀,但卻失掉了對文物和歷史的敬畏。”他直言不諱。

作為良渚出土玉器的唯一線繪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助理方向明也曾遇到把鼻子或者眼睛安錯地方的良渚文創。他建議,文創產品要找對載體,更要“珍惜”它的內涵。“設計師要思考,這樣的產品給當時的人用,他們會是怎樣一個想法。”

而在對談中,幾乎所有嘉賓都會談到故宮的文創,但同時也都表示,故宮的文創道路無法複製,也不應該複製。

對於方向明而言,能借鑑的就是故宮文創產品的品質。而他所言的品質包含內涵和質量兩方面。“文創產品的意義不僅在於喚醒文化記憶,它還具有激發民眾對歷史的興趣的作用。此外,文創產品應當還是要講究品質,不能當一次性用品。缺少質感的產品,會讓人提不起購買慾望。“

在如何提升文創產品的內涵上,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助理周暘表示,博物館責無旁貸。

“‘知識生產機構’是我對博物館的理解。”據她介紹,目前該館正在進行文物紋樣的收集整理。“知識越多,設計靈感越多。日後,我們會把它出版成集,幫助設計師瞭解文博知識。”(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