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研進行時|「標準地+承諾制」改革的開發區探索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標準地+承諾制”改革的開發區探索

經濟發展局 吳奇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一、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

目前,開發區已有14個項目實行“標準地+承諾制”,其中10塊“標準地”已經順利摘牌,已經摘牌的10塊“標準地”中,6個項目已經啟動承諾制審批工作。其中金華市天維紡織有限公司年產2800噸棉紗建設項目,於6月11日備案,6月11日完成用地規劃許可,6月25日完成不動產初始登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6月27日完成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施工許可證,共用時12個工作日;金華市李馨記食品有限公司年產10800噸炒瓜子和堅果建設項目、金華市康哥食品有限公司年產10000噸炒瓜子和堅果建設項目、金華市老街口食品有限公司年產7500噸炒瓜子和堅果建設項目、金華市宏雁食品有限公司年產6300噸炒瓜子和堅果建設項目、金華市輝越食品有限公司年產6300噸炒瓜子和堅果建設項目於6月15日備案,6月15日完成用地規劃許可,6月22日完成不動產初始登記,6月29日完成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近日即可發放施工許可證。

在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承諾制”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

1. 企業對於“標準地”的認識還不夠到位,思想觀念還停留在以前階段,等著土地正式摘牌,才去做其他的相關事項。沒有提前委託中介事項的想法,需要部門一步步指導才能完成前期事項,造成“承諾制+標準地”項目推進緩慢。

2. 第三方中介機構較難管理,企業委託中介開展能評、環評、水保、安評等事項時,政府部門缺少直接管理的權限,部分中介機構並不是很配合工作,繼續按照自己以前的老辦法做事情,對“承諾制+標準地”項目推進起到了阻礙作用。

3. 開發區相關部門對於“承諾制+標準地+代辦制”缺少深入的學習和研究,目前的操作流程以參照金東區做法為主,並不能完全符合開發區的實際,在操作過程中還有一些方面不是很順暢。影響“承諾制+標準地”項目推進時間。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二、如何形成“開發區經驗”

1. 集中管理,專業代辦。成立“中介超市”將能評、環評、水保、安評等第三方機構統一納入管理,企業主可以在“中介超市”自主選擇所需的服務,政府部門對中介機構的效率和服務綜合考核,評出1-5星不同的星級,對於不接受管理的中介機構,將其移出“中介超市”不再向企業推薦;加大對“承諾制+標準地+代辦制”制度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和中介機構瞭解該制度的操作模式,主動以“承諾制+標準地+代辦制”思想去完成前期的事項委託;加強“承諾制+標準地+代辦制”制度的學習和研究,前往經驗豐富的其他地區交流學習,結合德清、衢州、金東區經驗,探索符合開發區實際的操作模式,形成成熟的開發區經驗。

2. 依法改革、重構流程。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內,對項目的前期工作、審批流程、中介服務等全過程進行流程重構。明確部門工作責任、時間節點、服務標準,把麻煩留給政府、把方便留給企業,推動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地。

3. 集成服務、提高效能。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堅持“審批做減法,服務做加法”,充分利用“互聯網+”,整合跨層級跨部門的辦理事項和流程,推行集“代辦制、聯辦制、模擬製、容缺制”為一體的全程綠道辦理機制,力爭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零上門”。

4. 自主承諾、強化監管。按照政府設定的准入條件、建設標準和相關要求,企業自主選擇並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並付諸實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政府部門加強政策諮詢、技術指導服務,幫助企業達到國家及行業的相關規範和強制性標準,提升服務效能。同時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和信用懲戒機制,對企業進行監督和違約懲戒。

5. 分類設計、梯次推進。針對不同環節分別設計方便快捷的業務辦理模式,採用備案事項“在線輔導,即時辦結”、承諾事項“網上提交,全程代辦”、審批事項“聯合會商、一次辦結”。按照國家產業指導目錄和核準目錄要求,先易後難、以點帶面、梯次推進,積極做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各項工作。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三、重構審批流程的設想

立項環節:企業通過金華市政務服務網申報完成項目備案,自主選擇是否採用承諾制;由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綜合窗口通過協同平臺發起部門徵詢,自動生成“一圖兩清單”(審批流程服務圖、審批事項和材料清單、中介事項和材料清單);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代辦中心)一次性告知全流程審批服務事項及標準;簽訂企業承諾書;指導企業開展環評、水保、能評、設計等前期工作。

新增用地的項目,企業憑土地出讓合同可先行委託勘探、設計等前期工作。

中介服務環節:項目業主自行選擇中介機構,行政服務中心牽頭召集中介服務機構對項目服務質量、時間提出要求,部門提前介入中介服務成果的審查。

施工圖審查階段,對項目立項、規劃批准的總平面圖等資料容缺受理,先行開展技術性審查。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發放環節:

施工圖圖審完成後,由行政服務中心召集相關部門進行聯合會商服務,通過後當天進入公示環節。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0天公示期內,同步完成環評、能評、水保、消防等審批備案。公示期後3個工作日內完成規劃放樣,規費繳納,質監和安監委託;在公示期滿無異議,申報資料(土地證、施工圖、承諾書)等齊全的前提下,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四、完善配套機制六建議

1. 全面開展區域評價工作。

由各開發主體先行組織開展擬開發區塊的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水土保持方案、考古調查勘探、文物保護評估等共性事項的區域評價工作。

2. 加快建立“標準地”制度。在區域評價工作基礎上,對新增的工業用地,帶著能耗、環境、建設、畝產等標準進行招拍掛,為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礎。

3. 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度。相關部門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提前介入項目前期服務,告知項目准入條件、經濟技術指標以及具體項目的特定標準。企業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接受過程監管服務和竣工後的全面驗收,違反承諾接受懲戒或處罰。

4. 完善全程綠道辦理機制。健全集“代辦制、聯辦制、模擬製、容缺制”為一體的全程綠道辦理機制,積極推進實施一窗受理、數據跑腿、集成服務、全程代辦。按照企業自願申請、部門各負其責、工作並聯推進的原則,實行網上流轉、全程留痕、實時監察,變企業跑為政府跑,變群眾跑為數據跑,力爭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零上門”。

5. 強化中介機構培育和管理。按照《金華市區投資項目審批中介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金政辦發〔2014〕30號)》規定,依託投資審批中介網上超市,進一步規範中介機構服務行為,提高中介行業服務效率,降低中介服務收費,保障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中介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的管理制度和信用評價機制,著力培育全能性、綜合性的中介機構,使其具備全過程的工程諮詢服務能力。完善投資領域線上線下中介超市和考評機制,逐步將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納入中介服務平臺。

6. 健全事中事後監管制度。通過“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依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透明、規範、高效的投資項目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加強企業投資項目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抓好項目開工前聯合審查、施工中加強監管服務,竣工後聯合審驗管理工作。按照“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和“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原則,對信用A類企業給予政策支持或傾斜及獎勵性措施,對違反信用承諾的C、D類企業採取懲戒性措施。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