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產生——關於交易費用和規模經濟的有趣問題

羅納德科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其在《企業的本質》中提出的交易費用以及後來的產權理論深深的影響的世界。他的理論作為現代企業理論產生的標誌。而在《企業的本質》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企業是市場的替代,因為企業的產生降低了市場交易費用。這也是企業產生的根源。

企業的產生——關於交易費用和規模經濟的有趣問題在讀了《企業的本質》後,和朋友的聊天中,我發現並歸納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小問題:

企業的出現是為了降低交易費用。那假如說交易費用為零,還會出現企業嗎?如果小作坊主想通過組建企業擴大規模而獲得更高的利潤,在交易費用為零時,能夠實現嗎?


所謂的交易費用為零,就是在信息完全對稱的情況下,不存在資產專用性的情況下,沒有壟斷的情況下。所謂信息對稱,就是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些什麼,同理,我也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什麼。

一個朋友給了我一種答案:

應該不會實現了。如果交易為零的話,意味著市場內的每一個個體只要產生了購買需求,就會立刻得到他想要的資源(我認為交易成本包含時間、精力等非貨幣成本),那麼企業產生所依靠的統一組織調配資源的優勢就不復存在,反而會有組織人員與簽訂勞動力長期契約的大筆支出。

而這個答案並不能讓我滿意。事實上我開始也沒考慮協同效應,假如信息完全對稱,一人賺一塊,兩個人賺兩塊,這樣無利可圖,人們沒有合作的必要和傾向。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會產生剩餘價值和剝削。

但是考慮到協同效應。情況就不一樣了。

假如信息完全對稱,一個人可以生產一個產品,賺一元錢。兩個人產生協同效應就能生產三個產品,一人賺1.5元,這樣也會傾向於合作,產生了企業。難道不對嗎?

換句話說,假如因為規模經濟,產量上1+1=3了,那麼每個人平均利潤就多了,這樣其實是有利可圖的,這樣就會傾向於合作。按照這種情況推理下去,其實無論這個市場中的某個行業有多少人,他們都會合作,產生更多的利潤。這樣整個行業就形成壟斷了。

經過反覆思考,我得出兩條結論,或者說兩種解釋:

第一種:交易成本是企業產生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企業的本質就是為了降低成本,交易成本的提出,是企業產生的主要原因,但是規模經濟也能降低成本,所以也是企業產生的一個原因,可能影響很小。•

第二種:規模經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按照勞動價值論,產品的價值也會下降,因為信息對稱,產品的售價也會下降,售價與成本下降的比例相同,所以收益並沒有增加,無利可圖。這樣就不會有協作,不會產生企業。這種解釋就能支持交易費用降低是企業產生的唯一原因了。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認為哪一種解釋更加合理呢?

企業的產生——關於交易費用和規模經濟的有趣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