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在深山,有一處居所

竹林青鬱,松風搖曳

溪水正空濛,推窗可見月

月在水上,影影綽綽,心間澹然

晝眠可聽雨,夜坐可聽風

醉飲湖上,不知天在水

抑或水在天,只見滿船清夢壓星河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許多人都做過這樣的美夢,且放白鹿青崖,遠離塵囂,不理俗世,只是靜靜地荒度餘生,聽風聽雨,看花看水,品茶斗酒,在清風明月間,將生活過得如詩,如畫,如禪。

雖不同今時月,卻有今時夢。千年前的王維,便過著讓今人羨慕非常的山居生活,如禪入定,心也歸於寂然山水。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依山川秀石,傍林蔭清泉,林木翳翳,水流淙淙,別業之中,恍若桃園。雖然現已經不見當日勝景,但從王維流傳下的詩文、畫作之中依然可以窺見當時的景況。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居於這樣的山林毓秀之地,靜聽空山蟬鳴,閒看小階落花,行到水窮,坐看雲起,必是凡心所向,素履之往。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顧城說,中國文化最美的地方在於,它自生,你不去管它,它自然生長。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想要這樣天然的自生,像是從中國的煙雲山水中長出來的一樣,免不了要一顆淡然之心。

王維居於輞川的靈山秀水之間,便淡然若此,空靈如同坐禪。悠然之間,山,水,人,與詩自然渾融。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悠然遠山暮,獨向白雲歸。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一處別院,凡心所向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