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黃縣第三瀑」!

黃縣,即現今的山東龍口市。對黃縣“三大瀑布”的印象最初來源於龍口民俗學家王玉珉先生的著作《老黃縣》以及民國版黃縣誌。舊志介紹的黃縣“三大瀑布”前二名在萊山上,第三瀑位於伏龍山(現稱龍虎川貝頂)東坡。前二瀑布以前爬萊山探訪過。唯有第三瀑無緣見面,這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謎。上個星期六我與大步流星先生專程對其進行了探訪。

“黃縣第三瀑”與萊山一道之隔,位於龍虎川貝頂東坡。但究竟在什麼位置無法找到準確的描述,我們只能根據村民的建議進入環繞伏龍山山坡上的一條防火通道,沿山坡徒步尋找。防火通道位於山半腰,山路平坦,跑三輪車應沒問題。我們希望第三瀑在行走的過程中突然呈現在山的右側,飛流直下。

防火通道堪稱森林氧吧。路兩旁高大的磈樹、松樹、楊樹遮天蔽日,路東側還夾雜種植著一些杏桃果樹。各種不知名的花草散長其中。在炎熱的夏天行走其間絲毫感覺不出熱。路右側由於開路形成的巖體露出的斷面呈現假山石一樣的姿態。“這要是晚上吃罷飯在這裡走上一趟多舒服!”生活在風景秀麗的萊山裡的大步流星先生髮出如此讚歎。

順環山路向南走了約五六里路,見到路右則一個小水庫和左側的攔水壩,水庫上游並看不出有瀑布的跡象。又繼續向南走了一程,此時偏離正東面的朱家村已老遠了。看來找到瀑布希望不大了,恐怕瀑布巖壁早被茂密樹林被植擋住了。我們決定沿路左側的一條小路下山。走了不到一百米,又不甘心這樣無功而返,於是又返回防火通道繼續前行。果然行不遠,大步先生髮現一條小路通往山上,似有人工痕跡。“既然有路通往山上,一定有蹊蹺。”果然西上行了幾十米,從密林縫中便遠遠看到瀑布所在的巖壁在正午的陽光下返著白光。“終於找到了!”。

瀑布主體部分可以認為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段為懸空絕壁,高估計一二十米;第二段是主瀑,呈斜坡,長三十多米;第三段長十幾米。如果瀑布算到下面的埋水管的取水處,那可算為六段了。不過從第三段往下密林亂石分佈,瀑布特徵不甚明顯。

舊志記載“黑山大致為招黃兩縣所均,有主峰曰黑山巋然崇起,雄視南峰,高約七百二十餘公尺。迤北一峰北歧為兩峰西曰伏龍山,四峰縱列與杏黃山夾蔣家河相峙。東五峰山中間一峰迤立左右各兩峰北向禪聯而下。山勢昂首南向,肢足蜷伏,峰巒陡峻,澗流湍急。西面有瀑布為本縣三瀑布之一,匹練懸空,不捨晝夜。”

今觀之,部分情況確如描述。整座伏龍山勢確如龍肢足蜷伏,匹練懸空是指第三瀑頂部直上直下,陡直懸空,但現在只有大雨過後才有匹練懸空景象。眼前只能算作滴水崖了。康熙、乾隆二版黃縣誌在地輿方面描寫簡單,民國版較詳盡,但有諸多模糊之處。舊志在黃縣第三瀑方面等描述方面有二處值得商討:一說黑山高約七百二十餘公尺。黑山僅158米,再說在羅山主峰以東只有三角項、雙頂、牛心頂、大圓頂、燕窩項幾座海拔超過六百米的山峰,哪來的七百多米?另外說黑山迤北一峰北歧為兩峰,一曰伏龍山,一曰五峰山,這種描述並不準確。這兩座山乃一脈相承迤北而行,只是中間有間斷向北偏斜而己。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這是王安石在《遊褒禪山》中發出的感嘆。凡事難能做到盡善盡美,沒有完成對瀑布頂端源頭的考察,是這次考察的遺憾,因為對戶外考察者而言,常常要糾結於進退之間的選擇。只有不畏艱難險阻,才能欣賞到到無限的風光。好在還有彌補的機會,有時間從蔣家村起沿伏龍山頂南行看看第三瀑頂端什麼樣子,再有機會尋訪一下五峰山及黑山。

探訪“黃縣第三瀑”!

遠眺伏龍山脈,黃縣第三瀑在其東坡

探訪“黃縣第三瀑”!

伏龍山上防火通道森林氧吧

探訪“黃縣第三瀑”!

遠眺巍峨之萊山

探訪“黃縣第三瀑”!

山間池塘

探訪“黃縣第三瀑”!

探洞

探訪“黃縣第三瀑”!

這裡海拔已三百多米,瀑布可以從此往上算起

探訪“黃縣第三瀑”!

尋找拍攝瀑布的最佳位置

探訪“黃縣第三瀑”!

遠眺黃縣第三瀑

探訪“黃縣第三瀑”!

這是看到的瀑布第一二段

探訪“黃縣第三瀑”!

第二段瀑布

探訪“黃縣第三瀑”!

瀑布頂端絕壁陡峭,不可攀登

探訪“黃縣第三瀑”!

大步流星先生

探訪“黃縣第三瀑”!

第二節瀑布至少有三四十米長

探訪“黃縣第三瀑”!

日頭已偏西,黃縣第三瀑頂端源頭什麼樣,給下次探訪留個想頭

探訪“黃縣第三瀑”!

山下遠處依次為朱家村水庫,王屋風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