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黑暗中苟延殘喘的一抹火星就像一隻微微燃著的菸頭,被摁在菸灰缸中,窒息,消煞。

只有酋長一人逃出了瘋人院——正義的犧牲,並沒有換取絕大多數人的自由。這是悲劇。

因此成就了這樣一部壓抑、悲傷的電影——《飛越瘋人院》

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1975年,一部打破常規的不羈的電影在美國上映,引起了一波反響。並在第二年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沒有以往悲劇中壯烈或悽美色彩的背景……這部電影中的人物,顯得尤其平凡,平凡得甚至卑微。

作為這部影片的男主角,麥克墨菲是個好人嗎?好像不是的,打架鬥毆,待人無禮……他有著太多被批判的缺點,這樣的他又不是一個好人。但他卻擁有無人能夠取代的價值。

他的存在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換言之,他生而在世,會更好——至少瘋人院會更好。因為他是熾熱的。

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這個世界生而為人,從出生到長大本身就是複雜,那些軟肋、畏懼、痛苦、無法言說,開始造就了眾人逃避的問題,選擇性的忽視,可是問題就是問題,一直在。

正如“瘋人院”,這個大體制下的小囚籠,病人是沒有生活自主權的。在規則面前,人失去了爭取正常自由生活的權力。所以當麥克墨菲帶著他的自由,他旺盛的生命力衝擊這個囚牢的時候來到這個“囚籠”時,無疑給整個精神病院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的追求自由,捍衛尊嚴,挑戰體制,絕不低頭,麥克最後沒有離開瘋人院,但是他的影響早已超越個體,在另外一些人的身上顯現。高貴精神的傳播遠比精神本身更加寶貴。

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可是在一個群體中生活,被一定的群體生活的慣性所驅使,並沒有太多的病人去和麥克墨菲一起發出聲音,直到麥克墨菲和眾人打賭,說自己能夠搬動飲水池並砸窗逃跑去酒吧看棒球比賽,輸了比賽後說:至少我嘗試了。“瘋人院”得病人們開始逐漸的和麥克墨菲一起發出聲音,打破體制,嚮往自由。

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影片的結尾墨菲去世了。在比利因拉契特的刺激而自殺後,他襲擊拉契特,從而被切除了腦白質成了真正的白痴。此時已經尋回了自我的酋長親手結束了麥克墨菲的生命,痴呆地苟活會玷汙麥克自由的靈魂和高貴的尊嚴。他對他講我要帶你一起走。他重新認識了自我,釋放了自我。而其他病人,他們望著酋長的背影,望著洞開的窗戶卻沒有行動 ,可是至少望著邁向黎明酋長獨自一人離開的背影,其他的病人們歡呼著 ——他們對自由有了嚮往。

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麥克墨菲最大的成就是讓山一樣壯的酋長鼓起了勇氣踏出了瘋人院,是讓沉默的有力量的個體爆發出自己的力量!

當“籠子”試圖把你的稜角磨平,不要讓靈魂停止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