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邪不壓正》這部電影,無法被簡單的劃分為好片、或是爛片。

喜歡的人說這電影很燃很炸很姜文,不喜歡的人氣到簡直想把它踩進泥土裡。

上映第三天,它的豆瓣評分從開局8.2,降到7.2

這說明了大部分觀眾對這部電影也說不上喜歡。

但小猩卻覺得,看《邪不壓正》,實實在在是一種享受。

《邪不壓正》

Hidden Man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在《邪不壓正》所有的定檔海報裡,小猩最喜歡的就是上面這張。

一抹細月背靠著密雲,勾出一個暗潮湧動的深夜。

一個人身披大褂戴著禮帽,手持一把槍從月上飛落。

在海報中,他渺小卻顯眼;

在夜裡,只有屋簷上竊竊私語的雕塑見證他的“豐功偉績”;

在亂世,這樣的人物比比皆是。

是的,以上並非官方解讀,都是小猩意淫的情節

但只憑一副海報就能讓人聯想翩翩,這不是小猩想象力豐富,而是姜文的魅力

真正的情節在下面:

故事發生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的北平。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孤兒李天然(彭于晏 飾)跟師父一家相依為命,15年前,投降了日本人的大師兄朱潛龍(廖凡 飾),帶著日本人根本一郎,殺了師父全家,李天然逃了出來,被一個美國人養大。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15年後,成為美國間諜的李天然奉命回北平,準備報仇時,遇上了藍青峰(姜文 飾)。

不料想,陰謀、詭計、殺戮、愛情

都在這其中蜂擁而至。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具體的情節小猩不劇透,我們來談談看過之後的感受。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姜文電影, 小猩的答案是——

無可替代。

不論是《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還是《一步之遙》《邪不壓正》,

這世上能做出這些電影的,只有姜文一個。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換句話說,這些電影都有濃郁的“姜文特色”,只看一眼,就能輕易知道這是誰的作品。

於是你會發現,《邪不壓正》海報上寫的都是“姜文電影”

而不會是姜文導演、姜文主演、姜文剪輯……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和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在看完《邪不壓正》後會說這部電影“很姜文”

但同時,它也解釋了為何更多的人認為它爛如泥。

關於姜文,你一定不能否認的一點就是他的才華

而他的才華也讓他在中國導演界變成異類

什麼循規蹈矩、敘事邏輯,在他這裡都是不存在的。

他用荒誕、黑色幽默、強烈的人物色彩將平庸的敘事取代。

還沒等你琢磨完這句臺詞,下一個畫面又迅速佔據你的全部感官。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整體看下來,

線索沒頭沒尾、情緒來的莫名其妙、隱喻陰險又太深、原著改得面目全非……

等關巧紅(周韻 飾)消失在層層瓦片之中,影片戛然而止,

觀眾終於忍不住爆了句粗,臥槽,這啥玩意兒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但同時,這也是他的優秀之處。

《邪不壓正》是一部需要細細咀嚼,反覆琢磨的電影。

如果想弄懂,你至少得刷個兩三遍。

就拿片中幾個情節做例子吧:

李天然入職協和醫院第一天,院長帶著他對著一顆腎起誓。告訴李天然,這是他切錯的一顆腎。

第一次看,覺得這段莫名其妙無厘頭,對故事情節毫無作用。

而後翻翻史書知道了這是梁啟超的腎,當年梁啟超因便血腰疼到協和醫院診治,醫生診斷結果是左腎患結核,需手術切除。

手術由協和的院長劉瑞恆親自主刀,但劉瑞恆判斷失誤,竟將健康的右腎切去,留下了左腎,最終導致梁啟超壯年早逝。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梁啟超

第二次看,才覺得這段不是無厘頭,而是荒誕

一個致力於讓群眾接受西方醫術的學者,請了當時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做手術,卻最終因此喪命。

難道不荒誕嗎?

而荒誕,本就是這部影片的主角,本就是那個年代的“特色”。

另一個例子是關於電影裡的兩個女人

第一次看時,覺得許晴演的唐鳳儀,風騷有韻味,大膽又浪蕩。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剛見到李天然就露出白花花的屁股,轉身又和朱潛龍行魚水之歡。

她,無疑是塵世中最複雜、最煙火的女人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而周韻飾演的關巧紅就不同了,她是活在屋簷之上的女人,與世隔絕,清冷傲骨。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她會因為別人的遭遇難過到哭,也會為幾面之緣的陌生人免費做一件大褂。

她是這世上最單純、最堅韌的女人。

然而,當你看第二遍時才慢慢發覺,

唐鳳儀最是敢愛敢恨,喜歡誰,都用盡全力。

和朱潛龍在一起就陪著他做皇帝夢,愛上李天然也願意和他遠走高飛。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她單純的像個初初戀愛的女子,她毫無防備只做自己愛的事。

於是當日軍進城時,她是第一個從城樓跳下的人。

沒有了能夠愛的人,她更無法接受的是自己不再自由。

而關巧紅,看似簡單,實則

滿腹心事,暗藏心計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她似乎也喜歡李天然,但卻從不會將這種喜歡清楚表達。

她希望李天然能幫她殺死日本人,於是曖昧的與他保持距離。

她有自己的使命,任誰都無法改變。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這樣的例子,在電影裡不計其數。

就像一碗白米飯,越是細嚼慢嚥,越是甜香四溢

但大部分人吃飯,並不是吃米飯裡的香,而是為了那一桌子的滿漢全席。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仔細想想,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出現之前,中國還真沒有過這一類的電影。

直到今日,姜文電影依舊是少數派。

少數是因為不敢,不敢是因為大部分觀眾無法消化。

無法消化就意味著口碑差票房不佳。

這代價,試問又有幾個人敢嘗試?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對於小猩而言,看這樣的電影是一種享受。

它挑戰觀眾的觀影慣性,逼迫觀眾進入電影裡,

而不是作為旁觀者被動接受。

於是,你會因為一句——

“就是為了這個醋,我才包了這頓餃子”細細回味;

也會因為“誰把心裡話寫到日記裡頭”,幡然醒悟。

會為屋簷上的美好浪漫心生嚮往,

也會為屋簷下的心狠手辣皺緊眉頭。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當然,我可以認為你不識好貨有眼無珠,

你也可以認為我自作多情強行解釋。

重要的是,這兩者沒有誰對誰錯,這電影不能簡單被分割為好與壞。

我們看一部電影,總想在裡面獲得什麼。

或是人生思考、或是愛恨情愁、或是娛樂放鬆、或是同類人而已。

而不管你屬於哪一派,在這部電影影評區都可以找到與自己觀點契合的龐大組織。

這,不也算是一種樂趣了麼?

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所以,別因為人家說《邪不壓正》好看/不好看,就滿懷期待/放棄不看。

它的好壞極具私密性,僅僅依靠你的個人經歷解構。

如果你問我?

我會覺得,看《邪不壓正》,是一種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