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女神陳果:「道德之上的愛」是什麼?

來源:| 喜馬拉雅FM陳果的精品課《復旦女神教師陳果的幸福哲學課》

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經將人的精神境界由低到高分成四個層次,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中道德境界,也就是常說的君子,他看重自己的良知操守多過於看重自己的成敗得失。道德境界的人,要求自己為人處事外無愧於人,內無愧於心。

道德的健康成長需要什麼條件?

道德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道德的健康成長需要什麼條件。為什麼說光有善心沒有善行,為什麼好人不作為,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有很多好人不敢作為。

复旦女神陈果:“道德之上的爱”是什么?

他作為之後覺得沒有一種安全感,沒有一種保障。他做了好事,說不定還會有惡報,所以很多時候不敢行善,不敢有所作為。

對於道德的健康發展,它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第一個是從我們個人來說,真正的道德,我用我的善來換你的善,善要求善報的時候,其實善就變成了一種交易,變成了一種商業行為。所以道德要健康發展。

另一個條件就是對於個人行善的人來說,你做了好事,不要去求回報。人家是不是說謝謝,沒有那麼重要,你是為你做的,是為你內心對世界、對他人的一份誠意做的。不要去求別人一定要跟你去說一聲謝謝,如果你還在乎回報,那麼就別做。你要是做了,就不要在乎回報。這個很簡單,這是個人角度。

當然社會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有這麼一天,你會成為社會的這個主流的倡導者,希望你們能夠好好地使用手裡的這個權力和能力,然後,使得我們的社會能夠有更好的政策、更好的制度,讓那些善人儘可能有善報。

所以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你做好事不要求回報,因為做好事求回報是一種交易行為,但是,等到有一天我們有機會代表社會的時候,請你儘可能制定出好的政策、好的機制、好的法制,然後讓我們的好人,儘可能得善報,讓我們的好人有所作為的時候,顧慮儘可能少一點。

复旦女神陈果:“道德之上的爱”是什么?

很多國外的法律當中,有一個好撒瑪利亞人法。什麼叫做好撒瑪利亞人法,包含了兩個原則。第一個,義務救助原則,就是人人都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協助處在危險當中的人,除非這個人自身會受到傷害。

這是一個大多數歐美國家都有的一個法律條文,人們有義務在協助處在危險當中的人,除非自己會有傷害。第二個我覺得特別好,它叫免責原則。對於陌生人對受傷者進行緊急醫療救助出現了失誤可以免責。對於造成的傷害,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在唐朝有一部文獻叫做《唐律疏議》,它裡面就有對於冷漠罪的法律制裁,我當時看到都驚歎了。

它說:“發生強盜或殺人事件時,被害之家的鄰居,如果你沒有能夠去打110,你沒有報官,就是出現強盜或者殺人事件,你發現了,你沒有報官,拉出去,杖責60;當看見有罪犯分子劫持人質時,公安人員,就是官吏。公安人員、警察,及鄰居,不衝上前去搏鬥,抓拿罪犯的話,判刑兩年;公安人員在道路上追捕犯人的時候,當追捕者因勢單力薄而無法制服犯人,因而求助於道路上的行人,如果這個行人力所能及而不提供幫助,杖責80。

复旦女神陈果:“道德之上的爱”是什么?

天真為什麼成了道德當中的至高境界?

一個道德當中的至高境界是什麼?道德當中的至高境界是天真。這個天真的表現是什麼,上善行善而忘其善。上善就是至高的善,最高境界的善是你在做好事,但你不知道你在做好事。

我以前碰到過一個情況,我去買東西的時候差了2塊錢,當時我身邊的一個女孩子就幫我付了2塊錢,眼睛也不看我一眼,我當時就說“不用,不用”,因為我們是有德之人,不愛給別人添麻煩。她當時就說,別人也為她做過這種事。付了錢之後,我立刻提裙子出去感激,她跑得特別快,一下子就失蹤了。

當然,做了好事,接受別人的謝意的也是善人,但是我是說有一些特別天真的、忘其善的那些做好事的人,他很多時候不覺得他應該接受你的感激,你的感激會讓他很害羞,你的感激會讓他有一點愧疚,覺得好像沒有這麼嚴重,所以這個忘善之人,他做的這個好事,他為什麼意識不到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就是有一顆愛心。

一個人天然有一顆愛心,這個人就會覺得做了一件他的愛心要求他去做的事情,所以他的一切善行都是發自內心的愛、發自內心的天真、發自那顆善良的天性、發自這種關懷、發自那個與生俱來的神聖的同情心。

心裡有愛的時候,道德往往是多餘的。當愛消失了,我們只能強調道德了。心裡有善,有良知的時候,法律往往是多餘的。當善意沒有了,良知不在了,那麼我們只剩下法律了。所以在道德問題裡轉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愛。結論不變,愛才是道德的靈魂,愛才是最高的道德。

复旦女神陈果:“道德之上的爱”是什么?

關於主播:

陳果,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登上央視《開講啦》的高校青年教師,執教復旦思修課,被複旦學子成為“復旦女神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