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人網購當心!「電商專供」「購物返現」「雙重標價」.

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目前,網購已經成為很多人離不開的生活方式。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陷阱、貓膩。

小編一起來了解。


“電商專供”商品背後藏貓膩

北京市民郭女士向消協反映稱,有一次在某電商網站購買了某品牌的羊絨保暖衣,促銷價格僅為實體店的三折。結果買到手後發現,實體店內的含絨量顯示是70%,這款促銷產品含絨量只有30%。當她與店主交涉時,客服人員明確表示,這是“電商專供”款,所以才會打三折。

郭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近年來,很多品牌同時開展線上和線下的銷售體系。為了保持價格體系的穩定、維護線上線下渠道的生態平衡,商家將一部分商品作為“電商專供”。這些商品僅僅用於電商渠道銷售,並和實體店銷售商品刻意作出價格區分,因此價格偏低。


記者注意到,有的商家賣的“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同款商品在編碼、外形上僅有細微不同,消費者不仔細研究,根本分辨不出來;有的商家搞“線上線下兩幅面孔”;還有的商家將“電商專供”款混在普通商品中一起銷售。不少消費者因為不注意,常常“被套路”。


新區人網購當心!“電商專供”“購物返現”“雙重標價”.


今年3月,浙江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寧波市消保委通過線上線下不同渠道,購買了40組對比樣品,委託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做了檢測,結果發現“電商專供”確實有貓膩。比如,不同渠道購買的某款電磁爐,外觀、功能標示是一樣的。但是拆開以後發現,網購電磁爐比線下款少了一些電器元件。

寧波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說,線上產品出現“低價劣質”現象,主要原因就在於線上的成本控制。為了體現價格優勢,使用盡可能少的成本製造相同款式商品。


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則對記者表示,如果賣家賣的是“電商專供”商品,首先必須確保質量合格,符合產品質量要求。其次應該向消費者進行明示,並告知消費者商品之間的差異,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充分了解之後再作出選擇。

工人日報記者楊召奎


網購

當心這些陷阱

新区人网购当心!“电商专供”“购物返现”“双重标价”.

買東西還能賺錢?

當心“購物返現”類陷阱!

網民趙某覺得自己特別“幸運”——經人推薦,他在一個叫“智谷享購”的APP上買了一盒茶葉後,獲得了一次抽獎機會,不僅抽到了現金還真的提了現。

嚐到甜頭的他再次下單,然而好運再沒有眷顧,幾次沒抽中後,他加倍投入追求回本,結果一口氣花了上萬元。

買東西還能賺錢?真信,你就得賠!實際上,購物返現類陷阱似傳銷、涉欺詐、高溢價,大打法律擦邊球。


專家提醒:這類平臺返現比例高實為噱頭,大量資金由商家控制,存在資金鍊條斷裂、資金轉移等風險,消費者不要相信“天上掉下餡餅”。


購物即獲下注翻倍機會?

注意網絡賭博類陷阱!

近期,“娛樂購物商城”風靡網絡,號稱買商品即獲得下注翻倍機會。此類“娛樂購物商城”以茶葉、紅酒等高溢價商品作為開獎籌碼,吸引消費者購物後投注,有人一小時內“花掉”4000多元,有人一個月輸掉10多萬元。


消費者在此類商城買到的商品不少是山寨貨,有的溢價率達900%。而所謂“公平公正”投注開獎,不僅涉嫌網絡賭博,而且後臺可以指定獲獎。

據公安人員介紹,“娛樂購物商城”屬於新型賭博犯罪行為,警方已經接到相關舉報。

新區人網購當心!“電商專供”“購物返現”“雙重標價”.



商品“市場價”遠低於“原價”?

當心“雙重標價”!

有些電商企業除在銷售頁面設置商品售價外,還會另行標註一個“昂貴”的“原價”或“市場價”。但這些所謂的“參考價”常常是電商自己“拍腦袋”想出來的,往往虛高或缺乏實際的依據。


網絡購物的價格優勢歷來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因此許多電商企業往往會在商品定價方面做足噱頭,故弄玄虛。較高的“市場價”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對擬網購的商品產生過高預判。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在缺乏實際市場依據情況下制訂的“雙重標價”已經涉嫌違規。消費者更需擦亮雙眼,理性判斷。


剛買完就降價?

網購商品價格隨意波動涉嫌欺詐

“虧了!剛買完就降價”——不少網購商品的評價欄常會出現這類消費者抱怨。前一天剛買的東西第二天就降價,忙活半天去搶促銷商品,結果活動結束後仍然是“折扣價”甚至更低……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網購商品的銷售價格常常波動,甚至有的商品在不同時間的價格相去甚遠。


有專家表示,網購商品價格隨意波動涉嫌欺詐。對消費者來說,如不留神掉入商家的“數字陷阱”,影響購物體驗不說,自己的權益也受到了侵害。

因此,看到“抄底價”“最低價”等字眼時需要提高警惕,別被忽悠。

新區人網購當心!“電商專供”“購物返現”“雙重標價”.


網購時信息洩露?

當心遭遇假客服被騙!

前不久,小琦在網上購買了一套春裝。第二天,接到自稱是賣家的電話。對方說出了小琪的姓名、收貨地址等信息,並稱該尺碼已賣光。

小琪雖不滿,但對方說可退款,並賠償雙倍損失。但在“春裝賣家”的一步步誘導下,小琪將5000元轉到了對方賬戶,然後就被拉黑了。小琪又聯繫了真正賣家,發現已發貨,她遭遇的是一個假客服,急忙報了警。


提醒:網購時,涉及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賬戶的操作要謹慎,不要輕易按照對方要求進行操作,更不能將手機收到的各類驗證碼發給對方,避免上當受騙。


只看好評購物?

別被虛假評價忽悠!

不少人網購時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對產品不滿意,給了差評,商家立刻以返現、送禮品等條件誘惑消費者,要求刪除差評。

為在激烈競爭中處有利位置,商家用“曬單返現”“曬單有禮”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好評。

客戶評價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進而影響商品的成交率,而成交率會進一步影響商品和店鋪在電商網站上的搜索排名。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曬單返現”,還是“曬單有禮”,都在不同程度上左右了消費者對商品做出真實客觀的評價。這不僅可能導致一些消費者“貪小便宜、吃大虧”,還會誤導其他消費者。


提醒:以上列舉的,只是網購陷阱中的一部分。

消費者網購時,要明確所需、理性消費,選擇正規網站消費,不要輕信“史上最大折扣、全網最低價、零點秒殺、贈紅包、送贈品、滿減、抽獎”等促銷宣傳。

此外,消費者網購,要提高維權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注意一些消費細節問題。

網購時,應向網絡銷售商索要發票,並注意保留與網絡銷售商的聊天記錄、購物記錄、電子交換憑證、快遞單等證據,以便投訴。


如果網絡銷售商在網站上做出了一些承諾;或者通過網站對其產品進行了宣傳、介紹,而這些宣傳或介紹與產品實際嚴重不符,建議消費者採取公證的方式,由公證機關對這些網頁內容進行公證,將其作為將來索賠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