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爆紅的西安「摔碗酒」 原來有這樣一段歷史

近日,大家紛紛被西安“摔碗酒”刷屏,大家喝完酒之後把盛酒的碗摔碎,寓意“歲歲”平安,在祈福的同時喝下一碗烈酒,而後摔碗把內心喝完酒的熱烈給釋放出來,簡直是大塊人心。這也許就是摔碗酒為何如此爆紅的魅力所在。

今天的摔碗酒,已經轉化為一種友情的表達,雙手端碗,表示尊敬;一飲而盡,表示誠意;碗口向下,視為毫無保留。所以,這甩碗,講究的就是:喝淨,亮底,輕輕向下用力,碗自由落體,四分五裂。

抖音爆紅的西安“摔碗酒” 原來有這樣一段歷史

西安“摔碗酒”

摔碗酒落座於陝西省西安市的永興坊美食街,建築設計風格整齊,檔口還都是統一管理的,需要買卡統一消費,之後在退卡,有點像我們熟悉的美食城的那種模式,但也可以不用辦卡,因為各個檔口可以用微信支付寶支付了,不辦卡也是可以的。去玩的人挺多,不過不大,轉一圈加上吃吃喝喝兩個小時足夠了,小吃挺多,也有一些賣東西的,比如茯茶。

抖音爆紅的西安“摔碗酒” 原來有這樣一段歷史

說到這被摔的碗,不是瓷的,是陶。口沿上了點釉,是防止劃傷了嘴巴,酒通常也不是白酒,是土家人的苞谷酒或苗族的米酒,度數不高,每次也不是斟滿,一兩口,喝了,摔了,再斟。因此,酒館裡多有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爆破聲。酒沒喝多少,碗摔了一地,圖個熱鬧。

永興坊原地為唐朝魏徵府邸舊址,當地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永興坊,後來當地給予大力宣傳,打造成一個旅遊名片,提供遊客品嚐當地小吃,而這個摔碗酒的店家也是應了當地文化,晚上會舉辦土家練歌的當地民俗演出。但是很多網友在看到視頻的第一時間說,曾經去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現在的火爆,也沒人摔碗,都是奔著摔碗酒店家的表演去的,摔碗酒就是商業炒作,又被某音發佈,徹底就火了。摔碗一上手,山斗抖三抖;喝了摔碗酒,家裡啥都有;摔碗整一地,桃園三結義。

可是,西安喝“摔碗酒”的這個習俗從何而來呢?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的資料。

首先,摔碗酒所用的是米酒。

米酒的度數一般15度到25度。 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製,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

抖音爆紅的西安“摔碗酒” 原來有這樣一段歷史

而且,5元錢就可以在西安永興坊來體驗暢汗淋漓的“摔碗酒”。

西安城牆腳下的永興坊,很多顧客花5元錢買一碗米酒,喝完碗裡的米酒後,將陶瓷碗摔碎“求吉利、保平安”。 堆積如山的碎碗是店家的業績,也是店家最吸引人的招牌。

摔碗酒是陝西南部嵐皋縣接待尊貴客人的一種儀式,雙手把倒滿酒的碗舉過頭頂,心中默默許願,然而把酒一飲而盡,碗口向下用力一摔。摔碗一響,口中大喊“碎碎(歲歲)平安!”清脆的摔碗聲,摔走煩惱,摔走晦氣,摔出豪邁,摔出福氣。

史書記載, 公元776年,安祿山破潼關逼長安,玄宗攜眾王孫西逃入蜀,夜歇馬嵬驛。7月14日晨,禁軍首領陳玄禮率將士到太子帳內,謀除楊國忠逼玄宗退位事宜。謀定,太子端起酒碗道:“敗,命同此碗”,飲畢擲碗於地,眾將士隨之。後六軍譁變,事成。

抖音爆紅的西安“摔碗酒” 原來有這樣一段歷史

後人將謀事喝酒摔碗盟誓繼承下來,便有了“喝了摔碗酒,事成功名就”的說法。

原來,西安永興坊的“摔碗酒”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我們不應帶著跟風的想法來喝這一碗“摔碗酒”,在小編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們應該帶著對歷史軼事的尊重來喝下這杯酒。不然,好好的一個碗,摔了不就浪費了嘛。

如果您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關注一下哦~

文中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