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今天的故事,要從一本書講起。

和很多小夥伴一樣,我也是立下了flag今年要多讀書。前不久我注意到了一本相對“冷門”的書——《千年金融史》。

發現這本書,還有一個背後的小故事:今年大大的跨年演講視頻中,這本書就靜靜躺在背後的書架上……

一、這是本怎樣的書?

這本《千年金融史》,是來自耶魯大學的教授威廉·戈茲曼所作。戈茲曼教授生於耶魯,長於耶魯,其父原是耶魯大學考古與歷史系教授。世代沐浴耶魯的人文風潮,紮實沉穩的學術研究風格,讓他成為主流金融學領域世界上少有的權威。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書從政治學、經濟學、美學、心理學等多個維度重新審視了金融,通過時間順序串起來的一個個故事,生動再現了人類文明史以來金融發展波瀾壯闊的圖景

從古羅馬探索到美索不達米亞,從14世紀歐洲聖殿騎士團和歐洲金融制度的建立講到公元前1600年中國商朝和中國文字的由來。合卷之時,這些故事都猶在耳畔。

不過,如果你期望這是一本“趣味故事型”的史書,你可能會很失望。厚重的篇幅,大量金融專業知識背景,嚴密的邏輯鋪陳,都可能讓你對讀完整本書產生壓力。

咱們不如換種方式,先選取一些經典的歷史片段,來感受一下這本書。

二、“南海泡沫”過程觸目驚心

可能一部分同學聽過“荷蘭鬱金香事件”,說的是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被當作一種投機品,投機客瘋狂炒作價格,無數人參與其中這場狂熱的財富泡沫,最後隨著鬱金香價格一路下跌而傾家蕩產。這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

“南海泡沫”事件也是如此。

這次泡沫的形成,背後竟然有一個歷史人物做推手——笛福。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沒錯,就是那個寫《魯濱遜漂流記》的笛福。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包括《魯濱遜漂流記》在內的諸多他寫的小說,都是晚年的作品。青年時期的笛福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和意見領袖

笛福為皇室效過力,辦過企業,開過農場,後都經營遇阻而官司纏身。他還曾因為債務在監獄待過。豐富的人生經歷,逐漸反映在他的著作裡。他的作品《論開發》用簡短的篇幅,探討了英國新興資本主義社會變革,描繪了震撼人心的金融新秩序,讓他躋身那一時代最有遠見的評論員行列。

時間來到“南海泡沫”的前幾年。笛福因時評過於激烈被抓入監獄。當時,牛津勳爵羅伯特·哈利說服了女王悄悄救出了笛福,笛福感恩,此後便忠於哈利勳爵。

1710年,哈利上任英國首相,急需處理政府面臨的近1000萬英鎊鉅額債務。這筆債務來自西班牙王位戰爭,主要是需要兌付給退伍軍人的短期票據。

當時幾位倫敦金融家給哈利寫了封信,提到可以用英國南海公司的股票來清償這筆鉅額債務。方法是把這些債務與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換,並通過持有南海公司的股份獲利獲取分紅。而有證據表明,笛福插手了這項南海公司計劃的制定,並提出了南海公司的主要價值是實現對南美洲的殖民。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他敦促國會,倡導“奴隸貿易”,這為“奴隸貿易”成為南海公司的主要業務奠定了基礎,而藉由“奴隸貿易”帶動的對整個南美洲和南大西洋的控制,南海公司實現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給了投資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資客極好的預期。

1719年,南海公司承諾接收一批中央債券,於是向包括普通民眾在內的人發行了一系列優先股。發股帶動股價上漲,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股價的預期。

從9月的116英鎊上漲到次年3月的310英鎊,繼而在6月達到了驚人的950英鎊,三個季度增長了近800%。

投資者趨之若鶩,超半數的參眾議員也參與了,就連國王也禁不住誘惑認購了10萬英鎊。社會各界人士,包括軍人和家庭婦女,甚至物理學家牛頓都捲入了漩渦。人們完全喪失了理智。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馬克思說:“

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估價達到驚人的950英鎊的6月,議會通過了《泡沫法案》,要求所有公司都需要取得皇家特許經營權,包括南海公司。而顯然,南海公司是沒有獲得特許經營權的。

而這時候,南海公司的股權交易登記已關閉兩個月了。一部分投資者開始撤出,股價滑落到了800英鎊。一些買入的交易者開始違約,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之後,現金認購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被要求立即交錢,否則會失去認購權。許多人嘗試撤回訂購,被拒。

股價便像山崩一樣下跌。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9月份跌至175英鎊,12月份跌至124英鎊,“南海泡沫”到此潰滅。荷蘭和瑞士的投資者拋出股票,攜帶現金離開英國。借錢買股票的人則陷入絕望,報紙上開始報道投資者自殺的新聞……

接下來,政府對混亂的金融秩序進行清理整頓,沒收南海公司的財產,把利潤用於償還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失。然而,金融活動仍在繼續。

三、泡沫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其實近代以來,類似事件此起彼伏從未停歇:密西西比泡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世紀末互聯網泡沫、2003年的美國房地產泡沫、2007年的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海嘯……下面這幅圖,就集中展示了歷史上多次泡沫發展的幅度對比。是不是形態驚人相似?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圖片來源:Convoy Investments,2017.12

泡沫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這方面有很多理論,但沒有定論。

我們可以回看“南海泡沫”事件,尋覓泡沫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特徵。

那些年,金融監管較弱,宏觀投資環境寬鬆。而南海公司發行優先股,普遍民眾都能認購,尤其是盲目跟隨的大量民眾湧入,讓這場泡沫具備了充足的資金來源。而在整個南海公司推進“奴隸貿易”併發行股票時,公司本身的政府背景和意見領袖的聲援,讓這次金融行為極少受到市場的監督和約束。最終泡沫在經年累月中積累,條件成熟時膨脹,在突然遭到某一因素干預後迅速潰滅。

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上圖中有一類資產:比特幣。其實比特幣是否在泡沫中,並沒有定論,我們也暫時不做討論。

但回顧歷史上這些已經發生的“南海泡沫”類事件,我們應能體察到事物發展都具備一般性規律。

正如馬克·吐溫所言,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投資9個月翻了8倍,是機會還是陷阱

四、對我們的理財方式的啟示?

敬畏風險,敬畏週期,敬畏經濟規律。

《千年金融史》特別難得之處,在於給了我們一個宏觀上帝視角,在跨越時間空間的維度上審視金融,會發現各個地區的文明進程,經歷都無比類似。鮮活的故事提醒著我們,我們也只是在一個又一個新的週期裡而已,要時刻有這樣的覺知。

把握歷史背後一貫的“韻律節奏”,是這本書給我很重要的啟示。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你無法賺到你看不懂的錢

很多朋友會因為“別人賺到了錢”而參與,因為“別人賺到了大錢”而 all in。

但實際的情況往往是,你幾乎無法賺到看不懂的錢,甚至往往會因此成為泡沫和騙局中的受害者。

好啦,希望今天這個書中的片段,能對你把握金融市場不變的脈絡,有點點啟示。

最後,對金融史感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千年金融史》這本書喲,相信你會比我有更多的體會和收穫!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簡七讀財”(id:jane7ducai)“我想把這紛繁複雜的金融世界,讀成一本言情小說,情節簡單,結局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