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歸屬困境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朋友ParkerLI對本片最大的不滿,是片名《Lean On Pete》的中文翻譯《賽馬皮特》,我認同。本片與馬有關,但與賽馬無大關聯,且很容易與趙婷的《騎士》產生不必要的聯想。Lean On Pete只是那匹馬的名字,並且在中段便退出了敘事——它是片中最為重要的意象。而影片從始至終的重點都是查理·湯普森(Charley Thompson)。不管是本色出演還是經過調教,查理·普拉默(Charlie Plummer)無疑將這個15歲的流浪少年詮釋的非常到位,順理成章地在威尼斯得到了肯定。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表面上,這是一部私人化的電影。數字攝影延續了安德魯·海格影像上一貫的脆弱延綿。他仍以部分去情節化的設置去突出中心人物,並將情緒暗中積累並消化掉,不求外露。只是這次不同於《週末時光》和《45週年》,三場較為激烈的運動戲(並非動作戲)暴力地打碎平緩的節奏之餘,也讓人物情緒有了幾次徹底的爆發。

看似是形式上的變化,卻顯然是海格在考慮主題與內容之後所做出的更新。《Lean On Pete》通過描述查理在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流浪,去影射一個情感割裂的荒漠化社會和個體的成長困境。上一次讓海格名聲大噪的《45週年》,講的是對“愛情-時間”正比關係的諷刺與背叛,更早的《週末時光》則是通過對話和有限的動作,描述同性母題下審視自身的過程。在後來相同題材的《尋》中,仍能看到類似的影子。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顯而易見的,安德魯·海格是拍室內場景的好手。一般來說,室內戲的調度需要更為精確,光線亦要更加地道。封閉空間中人物的活動往往不甚激烈,於是情緒流也不容易讓人明確感知。我們首先會想到對白的功效,但是通過影像本身的營造,人物的心理狀態亦可能被精準捕捉到的,且蘊含的情感張力不容小覷。這是法國人的長項,他們所研究出的技法,如今遍用世界各地。

我們已在《週末時光》和《45週年》裡領略到了海格對室內戲的創造性效果。《Lean On Pete》剛上來,就是查理在房間裡擺東西。他沉緩的動作不僅是對物體的小心翼翼,同時也傳達人物面對生活的虛擲態度。房間黯淡無光,宛如牢獄。背景的窗戶是影像的主要光源,映出查理瘦削的輪廓。印滿花斑的玻璃讓窗外的清晨顯得陰濛濛的。不需要言語,僻靜與疏離的氛圍便一覽無餘。這是攝影、燈光與調色一同作用的結果。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以查理的晨跑作為影片開頭,是相當高明的安排。一方面,鏡頭隨他身體遊移於街道與建築物之間,及時展現出了他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一面。另一方面,當查理的生活崩塌之後,“走”與“跑”兩個動作就成了一組極為有趣的反差。至此,影片還未讓主人公開口說話,我們便已切身感受到他的內心。

門與窗戶構成的線條,在海格的電影中一直是暗示人物心理最重要的手法。《Lean On Pete》剛開始便是大量的封閉構圖,查理與父親的對話是和諧而開放的,但二者的行為和語言被限定在了一道門之中,顯得異常逼仄,在影像上顯現出極其不協調之感。包括每次用完封閉構圖後,常常會很快切到室外遠景和全景。這種人物狀態與環境的衝突,以及景別的大跨度轉變,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形成了內在的反差。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當史蒂夫·布西密飾演的德爾(Del)出場之後,敘事便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查理與老馬皮特的情感在此沒有必要去加力渲染,因為通過之前一系列的人物行為(包括片名),我們會下意識地認定這個少年與馬一定會形成某種情感認同。德爾是個美國鄉村題材中典型的投機商人,包括他的女伴邦妮(Bonnie),也聲稱不能與賽馬產生感情,它們只是比賽和賺錢的工具。影片在每個對立面上都沒有反覆去強調,無論用臺詞還是戲劇性情節,只是很隨意地帶了出來。這就讓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衝突沒有凌駕於影像風格之上,從而形成由外而內的自洽。這是文本的精煉老道。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實際上,雖然《Lean On Pete》偏向於散文化的勾勒描繪,但影片的意圖實現了幾個較大的轉變。首先是參與德爾的賽馬工作,將查理從家庭中解放出來,影片不再僅僅侷限於室內戲的鋪陳。其次是父親的受傷,這是影片第一場暴力戲,卻是靠畫外音來完成的。父親之死,本質上已將查理推向了廣袤無邊人跡罕至的沙漠,標誌著他被動流浪的開始。然後便是偷馬,預示著與文明社會律法與道德的進一步決裂,也就有了後來偷超市東西,吃霸王餐的一系列情節。再後來是皮特之死,暗示他另一個重要的精神紐帶的消亡。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查理的流浪自始至終便有著明確的目的,即找到自己的姑媽。但除了幾次電話詢問,我們在角色身上似乎看不到對這個目標過於明顯的積極性。當然,影片結尾查理還是順利找到了她,善良的姑媽也收留了他。但是在故事一大段的公路戲上,敘事重點完全不是建立在“尋找”的主題上的。這是一個少年與老馬帶有放逐意味的逃離和反抗。二者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背叛社會的既定原則。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影片雖然沒有對社會本身的指控與剖解,永遠緊緊跟隨查理的個體視角。但故事背後的指向性也是易被洞察的,於是也不可避免的讓表象本身沾染一些殘酷的色彩。幾場染血的場景便是對故事內質的回應,其中又以皮特被車撞死最為沉重。皮特的死,是由逃離與反抗導致的。這匹馬沒有一句臺詞,卻通過查理的視角已被建立起性格,無論其是否為馬內心的真正所想。當它脫離韁繩時,我們便會與查理一同緊張不安。馬與少年的雙重表意關係,至此迎來終局,同時也構建了影像上的高潮。當然,影片也並未一路殘酷到底,查理的結局還是較為光明的。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Lean On Pete》繼承了美國新獨立電影的影像與敘事形式,當然,這也與安德魯·海格自身的英倫導演屬性脫不開關係。但是從文本性上來說,影片就像是“垮掉的一代”的變體——也是威利·瓦倫汀的原著氣質所然。我們在凱魯亞克和金斯堡的小說、詩作中都能找到如查理一樣的原型,只不過本片剔除了那些癲狂與荒誕的部分,變得更為肅靜。雖然影片並未直接展現,但這種肅靜無疑是建立在21世紀美國政治與經濟演化的亂象格局之上的,是失語的反叛。當然,查理本身也是一個失語的少年,無論在德爾面前還是流浪時。他可以自由交流的只有兩個對象:父親與老馬。二者都是被拋棄的邊緣化群體。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皮特本有明確的形象,卻經常與查理形成錯位與交融,至此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象徵性表意。首先它是一個被規訓的野生動物,本就不屬於人類環境,是被強行拖拽進來的。其次,它是可以隨時被拋棄淘汰的工具,被不斷易手,毫無安全感。查理亦是如此。從這個角度看,查理與皮特的流浪,就是兩個被馴服的角色自我放逐,尋求靈魂解放的過程。這是較為常規的寫作手法,即用其他事物去比喻主人公自己。然而,在海格的風格加持下,這種“老套”的手法仍然是新穎而獨特的。

那麼,一切的矛盾與不安也就有了明確的落腳點。查理擁有一個破碎的單親家庭,再加上單調迷惘的外部環境,最終導致了他歸屬感的缺失。從他與父親女朋友的態度就能看出來,他甚至在自己的家裡都像個客人一樣。所以他與父親的對話就不僅僅是一種構圖上的美感和暗示,也成為了文本主題的註腳之一。後面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也是建立在這種缺乏歸屬感的狀態之上。考慮到他的家庭以及年齡,查理便可看作一個典型的心理不完整的少年,具有某種精神上的代表性。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歸屬感的缺失,令查理不接受任何權力機構和救濟制度,於是從醫院逃離;歸屬感的缺失,令查理可以心安理得地偷車偷馬,吃霸王餐;歸屬感的缺失,令查理在目睹老馬皮特的死亡後,本就不完整的內心又形成了一道陰影;歸屬感的缺失,令他可以叩開別人的家門,或者住進流浪漢的房車裡;歸屬感的缺失,令他即便找到心心念的姑媽之後,還是以奔跑與對周遭的迷茫觀望成為故事的結局。

於是,也許我們可以換個平素更為常用的詞語來描述這種狀態:孤獨。《Lean On Pete》就是以一次另類的遷徙過程,對孤獨與死亡做出細膩描繪。從而通過個人化的客體意識角度,自然流露出一種慈悲溫和的情感體驗。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在晚年的海德格爾看來,人與生俱來的畏懼、厭煩與死亡與事物的本真存在是聯繫在一起的。人是一種“被拋棄的設計”,是孤獨的無家可歸的現象界。因此,“孤獨”不僅是海德格爾的哲學對象,同時也是認知世界尋求“此在”的精神張力。在人類或個體尋求本真、“此在”的過程中,孤獨是無處不在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是,海德格爾將孤獨體驗最終指向於東西方結合的神秘玄學上,消解了其中的說服力。

無論如何,孤獨從最初作為一種心理現象來對待,到哲學對其存在理性/精神感性的廣泛研究討論,令其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標籤”之一。尼采便說過“孤獨有七重皮,任何東西都穿不透它。”雅思貝爾斯的“自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個人為軸心的內心體驗的自由,是精神個體通過與自然、現象的“ 孤獨”交遊而實現的。叔本華和康德也以孤獨的自在心靈自居。總之,“孤獨感”是現代西方哲學上具有本體論涵義,是決定個人意志、實踐行為、文化創造的精神性存在。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中國古典哲學對“孤獨”的闡釋也很有意思。由於東方思維的特殊性,先秦老莊等並未如西方哲學家們那樣對其構建了統一理性的立場結構,沒有連續性和一致性。更多是心靈上的靜觀,直覺“唯識”,把“孤獨”視為主體的神秘體驗,是掣望萬物、創造齊物化我境界的精神工具和心理方法。它在中國古典哲學上是超萬物的虛無先驗的本體,凌駕於所有之上又居於或超於每一存在物,非語言、邏輯所能把握的東西。隨著發展,“孤獨”最終化為一種具有東方具象思辨色彩的詩意哲學,並賦予其自由性、創造性、超越性、審美性。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拋去“孤獨”那些形而上的觀點,這個概念都是一個重要的藝術主題和美學觀念。“孤獨關照”實際上便與“愛情”、“戰爭”等一樣,成為具有亙古生命力的文化創作母題。隨著現代哲學的發展,克爾凱郭爾的“孤獨個體”和弗洛姆的現代性孤獨心理理論也都成為了藝術作品的靈感來源。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Lean On Pete》中缺失的歸屬感是一系列行為和事件的原始動力。通過這個渠道,安德魯·海格用死亡去對照孤獨,有意無意間靠近了西方解釋學代表人物伽達默爾的“孤獨-單獨-異化-共同體”這一議題。查理無疑是一個“孤獨個體”,並且死亡也在他身邊發生。通過他在馬場工作的段落,我們能深刻意識到勞動不僅本質地規定了查理(我們)的自我,同時也規定了查理(我們)的社會生活,進而塑造一種共同生活。但是反過來,個體也正是在這種勞動和活動中,逐漸對人類社會的共同生活失去了信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查理到馬場工作也許並不是一種自由的解放,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標誌,反而進一步決定了他放逐流浪的命運。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Lean On Pete》並沒有很複雜的結構,幾無配樂,視聽上也非常冷靜剋制。表面上講述了一個少年流浪成長的簡單故事,實際上也對現代社會的非寬容本質和自我異化進行了一番探討。影片實現的手段,是以缺乏歸屬感與關注度的邊緣少年為視角,在“孤獨關照”的主題框架下,運用類似“垮掉一代”的敘述脈絡,進行一番存在主義式的主觀體驗,從而與觀眾建立起心理層面的感性認同。其以簡馭繁的形式風格,自然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片尾曲

Bonnie “Prince” Billy 的《The World’s Greatest 》太好聽了,必須分享!

我是一座高山

I am a mountain

我是一棵大樹

I am a tall tree

我是一陣狂風

Oh, I am a swift wind

席捲整個國家

weeping the country

我是一條小河

I am a river

流入一座山谷

Down in the valley

我有一雙慧眼

Oh, I am a vision

我能看得清晰

And I can see clearly

如果有人問我是誰

If anybody asks you who I am

就請你站好

Just stand up tall

看著他們的臉 然後說

Look 'em in the face and say

我是巨人

I am a giant

我是鷹隼

I am an eagle

我是雄獅

Oh, I am a lion

深入叢林

Down in the jungle

我是遊行樂隊

I am a marching band

我就是人類

I am the people

我是你的幫手

Oh, I am a helping hand

是一個英雄

I am a hero

我是那聳立的高峰

I'm that mountain peak up high

我是那天上的明星

I'm that star up in the sky

嘿 我做到了

Hey, I made it

我就是世界之巔

I'm the world's greatest

我是那僅剩的希望

I'm that little bit of hope

我背靠著繩索

With my back against the ropes

我能感覺到

I can feel it

在這生活的賽場上 我勝利 我熱愛

In the ring of life, I'll reign, love

而這世界會發現一位國王

And the world will notice a king

還有(應該是)Scott Saslow 的海報設計也很美!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