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律師很有「責任心」,但我最終卻沒有選擇他……

作者 | 蔣進

單位 | 廣東摩金律師事務所

全文共1423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客戶在委託律師打官司時,習慣在找完A律師後,又找B律師;可能有些客戶還不放心,甚至繼續找C律師、D律師,進行比較再比較;之後又進入猶豫期。

為何會這樣?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放心。

在這個過程,有些比較果斷的客戶可能很快做出最終決定,但有些糾結的客戶可能會拖很久仍未做出決定。

這時,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客戶會不放心?

其實,這是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

那麼,又來了一個問題:為何我們購買其他產品或服務時,總是能找到這個行業的品牌信任者?

例如購買高檔衣服,可以選擇阿瑪尼;企業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總是會對“四大”做比較;即使在某個地區沒有這些國際大牌,也有一些地區品牌。

然而,在我們律師行業,為何律所就不能產生品牌信任呢?即使在某個地區,也很難產生,往往是在該地區有幾個律師擁有大牌效應。

雖有個體律師大牌效應,但畢竟大牌律師個人的精力、時間、能力皆是有限的,能讓50%的客戶滿意就已經很棒了。

這個律師很有“責任心”,但我最終卻沒有選擇他……

回過頭再來瞧瞧,所謂品牌信任,不就是“口碑”嗎?而“口碑”的基礎不就是絕大多數客戶都滿意嗎?當然滿意度越高越好,高達90%甚至接近100%。

那麼,如何實現律所品牌信任呢?

當提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瞧瞧其他行業的品牌信任是如何建成的:其不外乎在於“服務好,產品好”,換一句話說就是“客戶體驗好”。

對照這個商業邏輯,結合律師服務行業,又該如何做到呢?

其實,讓客戶體驗好,就是解決律師服務滿意度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

第一,就是要解決律師服務的合格率問題。

在律師服務現實過程中,無論是企業常年法律顧問,還是訴訟案件委託,甚至是類似投資併購的專項法律服務,我們律師服務的合格率如何呢?

可能有的律師認為自己服務合格率高達90%,甚至是100%;其實,事實上這是作為律師責任心的合格率而已,而真正處理事情的合格率,真的有這麼高嗎?

試想想:前天晚上與朋友喝酒大醉,第二天客戶急需合同審核,在這位律師頭腦沒有清醒、思維不夠靈光時審出來的合同,我們能保證其合格率嗎?

只是可能我們的客戶不知情而已。

當我們在處理一件法律事務時,沒有標準,沒有流程,更沒有制度管控,保障其合格率唯有一顆法律人的責任心了。

那麼,如何解決律師服務合格率呢?

我們常說:對於人的心是經營,而對於事的處理則在於管控。因此,我們要保障律師服務合格率,除了律師的責任心經營,同時更需要事的管控,那就是律師業務流程管理標準化。

因此,現在很多律所正在努力推行,不論是訴訟案件業務流程,還是常年法律顧問在服務內容及服務要求上的標準化,以及專項法律顧問的項目流程管控,都是為了實現業務流程管理標準化,也就是解決律師服務合格率問題。

試想想,這種業務流程管理標準化,對於單兵作戰的律師而言,一個人是玩不起來的,而保障律師服務合格率,唯有一顆責任心而已;

然而,對於法律服務市場化而言,這難以讓客戶信服和接受。

相信,越來越多客戶在聘請律師之前,開始與律師討論服務流程管控,以保障服務質量。

這個律師很有“責任心”,但我最終卻沒有選擇他……

第二,就是要解決律師服務“又快又好”的問題。

律師業務流程管理標準化,再加上一顆責任心,只是解決了律師服務的合格率問題,將合格率從50%提升到90%甚至100%。

但合格畢竟只是一般滿意,而非常滿意則是效率與效益問題,即“又快又好”。

那麼,又該如何實現律師服務“又快又好”呢?

又快又好,換一句話說,就是夠專業,同時又效率高;然而,律師服務有一個先天基礎,那就是往往依賴律師的頭腦知識及過往豐富的專業經驗。

這些知識及經驗,目前存儲的載體皆是每個個體律師的大腦中;因此,唯有將這些知識及經驗轉移到可快速複製、可快速運用的載體當中去,才能為“又快又好”的律師服務打下基石。

這個載體就是律所的知識管理系統,從採集到整理,再從優化到運用。

唯有實現知識管理系統,才能實現“出品必精品”,也才能實現高效。

一方面,有了律師業務流程管理,另一方面,有了不斷優化的律師業務知識管理;自然成就了法律服務產品的品牌效應,也就成就了律所品牌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