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一部根據歌曲改變的新電影《後來的我們》,喚起許多人對那個時代經典歌詞的集體回憶“後來,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生活中,值得努力去愛的,太多太多。這週一,也就是6月25日,是中國第28個全國土地日。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而專門設立紀念日的國家。土地日的主題也由最初的以經濟建設為重心,逐漸向愛護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等議題轉移。

2018年土地日的主題是“珍惜土地資源,建設美麗家園”。這背後是中國形勢嚴峻的土地資源和環境現狀。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圖片源自中國自然資源部官網

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但卻同時面臨土地資源短缺和嚴重汙染的問題。根據《2017年生態環境公報》,中國農業耕地質量中級以下的面積佔72.6%。而依據2014年公佈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中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汙染最為嚴重,點位超標率為19.4%,耕地汙染面積達1.5億畝。在土壤的無機汙染物中,鎘汙染尤為突出,點位超標率達7.0%。

此外,中國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強度最高的國家(消耗了世界35%的化肥),但同時利用效率低(利用率僅為32%,遠低於55%的世界平均水平)對水資源也造成很大壓力。農業灌溉消耗了中國60%的可利用水資源,用水效率卻僅為30%—40%,遠低於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中國本身就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缺乏,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根。今天就與小孟一起來簡單瞭解下耕作方式與土壤健康的關係吧。土壤健康與耕作活動也息息相關。耕作是發生在播種前的農業活動,通過各種人力(牲畜)或機械,為農業製備土壤。

常規性耕作和免耕是目前國際上兩種常見的耕種方式。來看一看它們對土壤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吧。

常規性耕作法(Conventional Tillage)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常規性耕作法也稱作集約耕作(intensive tillage),在中國對應的就是“精耕細作”的傳統方法,通常使用工具對土地進行多次翻耕,收穫後被作物殘茬覆蓋的土壤表層少於15%,或每公頃留下不足560kg殘茬的耕作制度。這種耕作方式通常在耕後立即使土壤裸露,直到作物生長足以提供地面覆蓋,這意味著在作物的早期階段土壤不受保護,尤其是在坡地條件下,土壤可能受到侵蝕和徑流壓力的嚴重影響。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圖片源自:upsplash

免耕法(No Tillage)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免耕法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被廣泛採用,自1997年以來,美國採用保護性耕作方法的農田已經超過常規耕作或少耕法。這20年以來更是不斷提高。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2000-2010年,美國主要作物實施免耕佔比

(圖片源自:美國農業部)

顧名思義,免耕即不使用工具對土地進行翻耕,保持作物殘茬在至少30%土壤表層以減少水蝕。在土壤表層保留至少每公頃1,121kg的小塊殘茬以減少風蝕的耕作制度為免耕。

在免耕法採用的30多年來,耕作面積不斷增大。其益處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

其一,免耕可以幫助其減少耕作勞動力,進而節省時間。同時由於減少了機器翻耕和除草等相關農事,可以節省燃料和減少磨損。

同時,免耕還有利於保持土壤有機質。“每增加1%的土壤有機質,每畝土壤可以提高1.25萬升的含水量。” 因此可以鎖住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為了提高免耕質量,農民還可以選擇在其上種植覆蓋作物。覆蓋作物通過將碳沉積到土壤中來改善土壤健康。覆蓋作物和免耕法的大力推廣,使得美國的耕地的侵蝕率在1982到1997年間下降了40%。而在中國黑土地之鄉東北,由於長期重耕種、輕保護的耕作方式,吉林省的黑土地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從50年代初期的8%下降到現在不足2%。

此外,氣候變化等問題可以得到改善。研究表明耕作越多土壤中被釋放到空氣中的碳就越多,因此免耕的出現,可以幫助減少碳排放量,而且由於之前說過的使用免耕法燃料用量也會減少,免耕法有利於緩解地球氣候變化。

時至今日,耕作仍是絕大多數農民的選擇。小孟希望有更多農民能夠掌握更多免耕、保護性耕作的相關知識,並因地制宜結合新型耕作方式,比如減少翻耕次數,從而優化土地資源,提升土地健康和質量

滋養生命、孕育生機的土壤,需要更多力量的關愛,一起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農業貢獻一份力吧。

下面四幅圖中,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減緩水土流失,保留土壤有機質和含水量?(多選)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渴望愛的土壤:終於明白,如何去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