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電動自行車反傾銷調查 歐盟7月初判 台商應對之策

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反倾销调查 欧盟7月初判 台商应对之策

歐盟對中國電動自行車反傾銷調查,預計7月公佈臨時反傾銷稅名單。(Photo:WG資料庫)

工商時報報導/歐盟對中國電動自行車展開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初判結果預料將於7月出爐。業界預期,反傾銷稅率高達80%至近170%,將嚴重衝擊中國電動自行車出口市場,已造成在中國設廠的臺灣自行車廠商人心惶惶!全球自行車製造龍頭巨大集團指出,”持續配合歐盟執委會調查,也已做好因應準備。”

對此,臺灣自行車公會也跳出來大聲疾呼,臺灣電動自行車出口量近年雖大幅成長,不過,隨著歐盟對中國展開反傾銷調查,呼籲會員廠商為防歐盟對臺灣的關注,切勿違規轉運中國自行車產品或偽報產證。

受惠於電動車出口歐洲市場大幅成長3成以上,巨大集團前5月營收年增近8%。巨大目前在中國、臺灣與荷蘭均有電動自行車生產基地,其中,中高價電動車由臺灣廠與荷蘭廠製造;至於中低價電動車則由中國崑山廠製造,年出口量估計逾20萬臺,這部份正是歐盟展開反傾銷調查的重點。

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反倾销调查 欧盟7月初判 台商应对之策

自行車三雄因應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傾銷調查

不過,巨大強調,電動車生產基地佈局全球三地,擁有彈性調整產能與產線的優勢,也已做好後續的因應準備。據悉,因應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銷歐展開反傾銷調查,巨大正在評估調整電動自行車生產,將中國崑山廠電動車產能移轉到臺灣廠或荷蘭廠,因此不排除荷蘭廠擴廠或擴產因應。

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反倾销调查 欧盟7月初判 台商应对之策

巨大因應歐盟反傾銷調查,正評估調整電動自行車產能是否移轉到臺灣廠或荷蘭廠。(Photo:GIANT)

根據歐洲自行車製造商協會(EBMA)調查,歐洲自行車市場每年銷售約2,000萬臺,其中約10%是電動自行車,預估5年內,電動車市場將成長到25%、達500萬臺。而臺灣自行車業者推估,2017年中國電動車銷歐盟超過百萬臺,2018年更上看200萬臺。

EBMA因此向歐盟執委會控訴中國傾銷電動自行車,質疑在中國政府高額補助下,中國製造商大量生產電動車、並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銷歐,構成傾銷的不公平競爭。對此,歐盟自去年10月啟動並進行相關調查,預計7月公佈臨時反傾銷稅名單。

臺灣自行車業者進一步表示,5年一期、關稅高達48.5%的中國一般自行車銷歐反傾銷稅案,今年6月底即將到期,EBMA已提請歐盟重審調查,分析歐盟近期就會公告是否受理;加上歐盟再鎖定中國電動自行車輸歐傾銷案,在中國設廠的臺灣自行車廠商恐雪上加霜。

愛地雅、美利達大啖歐盟OEM轉單

歐盟對中國電動自行車展開反傾銷調查,中國一旦被歐盟課徵反傾銷稅,恐將失去全球最大電動車供應國的地位!歐盟電動車進口商目前積極在歐洲區與亞洲區尋找OEM製造商,預估將陸續釋出數十萬臺電動車的轉單效益,臺灣自行車廠商可望受惠,也將積極搶食。

愛地雅近期就接獲電動自行車的代工大單。為此,愛地雅將辦理6億元私募案,用來擴大波蘭廠與臺灣廠的電動車產能,以佈局中高階電動車代工訂單。愛地雅董事長張元賓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自行車展開反傾銷調查,確實讓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被迫轉單,預估將釋出4、50萬臺代工大單,轉單效益預估自今年下半年開始發酵,臺灣多家自行車代工廠因此受惠,愛地雅是其中之一。

張元賓強調,愛地雅未來將專注中高階電動車代工,一旦波蘭廠完成擴廠,加上將引進電子業者作為策略夥伴,在強強連手下,電動車營收佔比可望逐年攀升,最終目標上看60%以上。

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反倾销调查 欧盟7月初判 台商应对之策

愛地雅近期就接獲電動自行車的代工大單,預計將擴大波蘭廠與臺灣廠產能。(Photo:IDEAL)

此外,美利達集團因堅持走高值化路線,將技術門坎高的電動車生產線根留臺灣,不僅避開這波直接面對歐盟祭出反傾銷的風險,且臺灣電動自行車前5月出口11萬餘臺,其中的6.86萬臺、超過6成就是美利達貢獻。

美利達電動車出口歐洲市場,近三年來以年增五成高速成長,2017年電動車佔集團總營收約20%,今年前5月已提高到30%;在高單價電動車出貨持續放量下,帶動美利達前5月營收大幅成長超過27%。

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反倾销调查 欧盟7月初判 台商应对之策

美利達集團堅持走高值化電動車路線,將技術門坎高的電動車生產線根留臺灣。(Photo:MERIDA)

想了解專業的自行車市場的動態,還請關注“輪彥自行車快訊“ 微信公眾號ID:BikeUpda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